但為什么古代中原王朝就沒有變一個皇帝敢于去統治草原呢?不是不去,而是不能!
個中原因除了夷男先前說的那些之外,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,那就是中原漢人王朝和草原王朝,在底層邏輯上有著本質的區別!
在古代中國,什么是漢人?
漢人是根據文化定義的,具體說來就是儒家文化。只要是接受儒家文化,并按儒家文化的指導生活的人,在古代就被視作漢人。
儒教文化首先是作為大眾日常的倫理標準存在,遵循儒家文化的個體,必須生活在一種特定的人際關系結構當中。儒家文化所要求的這種特定的人際關系,要有比較穩定的家庭組織,前提就是定居。
定居的前提是農耕,而農耕又有一個硬性的約束條件,就是降水量。
在古代社會,由于農耕對降雨量的要求,使得漢人要是越過了長城以北,還想活下去,就必須游牧化,否則就是死路。而一旦游牧化之后,就意味著中原式的人際關系結構全部崩塌,無法再按照儒家的方式來生活了。而只要你的生活方式游牧化,就不是漢人了。
對于中原王朝來說,派兵驅逐游牧者可以,但是要統治漠北,必須駐軍。駐軍的后勤補給靠中原運輸顯然不行,路途太遠。
正是中原王朝的儒家文化對地理上的依賴,使得中原王朝越不過長城以北,只能在中原地區發展!
通俗地來講,大概就是廣袤無垠的草原,對于中原的統治者來說,就是一片貧瘠的化外之地,不值得他們傾盡舉國之力去攻打、去完全控制,因為就算是打下來了也沒多大用處,而且還要派兵前去鎮守,完全就是得不償失!
按照正常的歷史的腳步,大唐雖然最終擊敗了東突厥,但正如夷男所預料的那樣,大唐并未能完全掌控草原,草原之上,依舊部落林立!
但現如今的大唐,已經不是歷史上哪個“正常”的大唐,有李澤軒這個穿越者混入,其結果真的會和原來一樣嗎?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在鐵勒諸部酋長全部表態要一起抵抗頡利之后,幾人又簡單商議了一下接下來的計劃,然后便“各回各家、各找各媽”去了!
現如今的確是特殊時期,他們這些部落酋長們長時間聚集在一塊兒,很容易被頡利的探子發現,所以契苾何力等人并沒有在薛延陀部多做耽擱,從營帳內走出來后,幾人喬裝一番,便離開了薛延陀部。
只是,雖然這些酋長們很小心,但他們卻有些小瞧了頡利手下的探子,亦或者說,他們小瞧了頡利手中的狼衛!
“哎呦~!蠻牛,你幫我看一會兒,我去趟茅房!”
薛延陀營地出口,一名軍士忽然捂住了肚子,痛呼一聲,看樣子是吃壞了什么東西鬧肚子了,這人對同伴喊了一嗓子,然后便彎著腰急忙跑開了。
不過他卻并沒有去茅房,七拐八拐,來到薛延陀部西面的一處山坡下,他將拇指和食指放進嘴里,吹了一個口哨,沒過一會兒,不遠處一名黑袍人閃身而來。
那軍士連忙迎了上去,毫不廢話,直接道:“速去稟告大可汗,鐵勒九部的酋長來薛延陀部內和夷男議事,像是在籌謀著什么計劃,他們在薛延陀部待了接近半個時辰才離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