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那些人要么是實力差黃師符很多,要么是被李小龍一幫人磨到殘血,黃師符起一個收割作用。
但今次的蘇利,卻是與他旗鼓相當,黃師符不得不將劍法催動到極致。
這樣一來,黃師符便發現了問題所在。
唐詩劍法上的某些劍招,似乎不夠準確,好像和真正的武道差了那么一絲。
換用秋風劍法也是一樣,差得不多,不過是一絲而已。
但武道之路,差之一羽,失之千里。
黃師符的迷茫便是來源于此,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,是本身秘籍有問題,還是自己的武道理解有問題。
所有人的武學都是來自于秘籍,沒有這些秘籍,黃師符就沒有今天。
向權威和傳統挑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強如李小龍,在自己的武道之路上也有過長時間的迷茫。
而此刻留給黃師符抉擇的時間并不多。
現在他已落在下風,而隨著他的困惑,蘇利占據的優勢越來越大。
高手過招,往往就是方寸之爭。有時候一個閃念,便可以分出生死勝負。
但好在,黃師符猶豫的時間并不長,一個剎那,他已作出決斷。
他要跟隨自己的武道。
對許多人而言,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黃師符不同,他本來就是一個很直接的人。
修習北冥神功,吸取別人真氣,這很顯然就是速成的法子,會讓自己的根基不那么牢靠,日后恐成大患。
但黃師符沒有矯情,在他想來,有速成的捷徑可以走,傻子才一步一個腳印。
今次也是如此。
既然劍不好用,那就按照好用的方法來。
所以黃師符選擇改劍招。
與黃師符對敵的蘇利忽然發現,剛才黃師符的劍好像滯于泥沼,此刻他的劍卻好像天馬行空。
更犀利,更直接,也更有力。
黃師符連出七劍,都是他的劍道真解。
一劍命之曰:好雨知時節
這是他在西北土匪窩子所悟。
一劍命之曰:男兒何不帶吳鉤
這是他在龍門關,從古戰場的殺意中所悟
一劍名之曰:長安一片月
這是長安夜戰所悟。
一劍名之曰:直掛云帆濟滄海
這是他在太湖所悟。
一劍名之曰:海上明月共潮聲
這是他在東海所悟。
這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名句,被人稱贊孤篇蓋全唐,一篇開盛唐氣象。
現在,浩浩蕩蕩一個盛唐,向蘇利頭頂砸過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