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病初愈,當然要休養生息。雖然我沒生病,但是斷手也沒太大差別。
兩周左右的圖書管理工作其實很枯燥,好在每天能逗一逗那定時定點來借書還書的文雅清,雖然每次只能惹來冷哼和白眼,但聊勝于無。
我已經在這里啃了好幾天書了,Y隊這本冊子是真的有點厚,他居然全都記在腦子里了?
好幾次抓耳撓腮著想放棄,仿佛真的回到了那個為了分數寢食難安的年紀,但我還是咬著牙堅持下來了。
手還沒好不能參加訓練,理論知識可不能落下。BP之道博大精深,不僅要根據敵對陣營的體系來Ban選,還必須兼顧隊友的優缺點,取長補短再結合版本特點,贏得BP就等于贏在起跑線上。
初到這個世界,我只知道有這些職業選手,但是對于他們的習慣和絕活只是略知一二,因為吃外圍可不需要研究對手,只要管好自己就夠了。
上次馬尼拉特錦賽算是給我敲了一個警鐘:想堂堂正正的贏,就必須下苦功夫。
看累了,我扭了扭發酸的脖子,拿起手機刷個帖子先。
馬尼拉特錦賽,LGD在淘汰VGJ.T之后再度爆冷帶走MVP,卻在次輪不敵Liquid,取得第四名。
Newbee則是在勝者組先敗給OG,又在敗者組最后一輪被Liquid讓一追二拿下第三。
總決賽OG3:1Liquid,三奪Major,再度捧杯,王者加冕的Miracle再度榮膺全場MVP,四場比賽場均17/3/11的恐怖數據似乎預示著,他將率隊向Ti6發起最有力的沖擊。
中國軍團來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地步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
Newbee既29連勝被終結后,雖然本身實力不差,卻已經沒有了超一線強隊的那股韌勁。
Wings雖然拿過兩個大大小小的冠軍,但都沒能在OG、Liquid的手上奪下獎杯。
LGD倒是足夠讓人驚喜,卻遠遠沒達到“全村人希望”的那種地步。
VGJ.T……算了不說了,換成VG.R還有點說頭。
“誒,什么意思?”
老圖書館里正坐著刷新聞的我頓時就不爽了,什么叫不說了?VGJ第一次參加Major拿個第六很丟人嗎?
閑來無事刷刷那幾個專業人士的所謂Ti6前瞻,結果分析來分析去,幾乎篤定了Ti6是歐美區玩家的狂歡,西恩奪冠機會渺茫。甚至還勸各位去現場觀戰的刀友們要慎重。
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和黃牛有仇嗎?
第二篇文章便是Ti6的直邀名單:
第一梯隊:OG,Liquid,MVP,Newbee。
第二梯隊:LGD,Navi。
名單出來,全網震動。
2016年V社首次修改了規則,不再直邀上屆國際邀請賽捧盾的隊伍,而是依靠實打實的印象分。
對,印象分,簡單來說,就是V社看你爽,恭喜你直邀了,看你不爽,對不起,預選賽見。
說好的按排名來,積分制,最后又臨時改了。DPC積分賽事第一年的執行就相當草率,引來社區一通論戰狂潮。
其中論調最多的,就是“LGD偷走了EG的直邀名額”。
不過說老實話,EG想要在北美預選游出來其實還是很輕松的,畢竟北美榮耀,唯一大神。
中國區預選賽名單:VGJ.T,Wings,CDEC,IG,Newbee.Y,EHOME,IG.V,VG以及從海選殺出來的兩支隊伍,總共十支,小組第一直通上海梅賽德斯,剩下九支進行淘汰賽制,最后留下來的隊伍晉級Ti。
如果還沒出線,就得展望更加殘酷也更加艱難的環節了:外卡賽。
三重保險。
我撇了撇嘴,外卡賽可是比前兩個出線的方式難得不止半點,想要進Ti必須和全世界那些鉚足勁頭沖刺的隊伍扳一扳手腕。
國內都相互了解,到了世界,那可就和無頭蒼蠅沒區別了。
咦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