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楊玉環沒有偷聽。
喬宸知道她在想什么,道:“并未樂師,也非琴師,遠在南鄘市,不會來和我們競爭琴師傳承的。”
“原來如此,玉環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聽這首歌了。”
喬宸想著這次絕對不能破音。
沒有花里胡哨的炫技,喬宸彈奏演唱了一遍《紅塵渡》,沒想到楊玉環在聽完一遍副歌后竟然取出琴和喬宸和奏。
喬宸有了些壓力,不過楊玉環暗暗疏導著他,喬宸繼續演唱著,旁邊的三個侍女已經化身小迷妹。
不僅合奏之外楊玉環還會配上和音,沒想到這個時候樂師中就有了和音的技巧。
楊玉環的聲音十分好聽,一時間喬宸都沒有了歌唱的信心,被打擊到了。
那段破音的地方喬宸干脆沒唱,用琴引導,楊玉環唱了那一句,很輕松的升調,不愧是女高音,這是天生的樂師歌姬。
片刻,楊玉環道:“怎么不說話?是覺得曲子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嗎?”
喬宸的手指在琴弦上不發聲音的滑著,“你唱得太好了,唱得我都自閉了。”
楊玉環面紗下傳來笑聲:“喬先生真幽默!”
喬宸道:“為何如此美妙的聲音會遭世人所厭,如果是我,每天二十四小時聽都不會聽厭。”
楊玉環一嘆:“其實世上許多人是喜愛的,只不過是有人在其中作祟才導致許多好的聲音好的音樂被埋沒了。”
“琴師?”
“是有一些琴師,就像公孫芙那樣的琴師,她們連一顆基本的琴心都丟了。很久以前,樂師從琴師中獨立,自立一道,琴為輔,追求音律之道。后來發展迅速遭到了琴師的打壓,涉及職業之爭,這場競爭無法停止,那個時期,樂師差點被滅絕,先人只好遠離東土前往西域,后來融合了西域的音樂重回故土,先人只是為了追尋音樂,并不愿意和琴師爭斗。一直低調,期間琴師一直在打壓抹黑,后來先人們忍不住了,開始滲入音律領域,不管是琴,笛、簫、瑟、鼓、琵琶、編鐘等萬千樂器皆為所用……后來,一場琴樂大比,琴師大能先賢出世,樂師輸得一敗涂地……”
“幾星大能?”
“據記載是一名不朽級的琴師,僅僅是一道琴音便橫掃在場所有的樂師。并說了一句‘樂師,市井娼者也,下九流,羞之與琴’。”楊玉環咬牙切齒,“就是因為這位不朽級的琴師說的這句話,千年來,樂師就成為了下賤的職業,被職業圈所看不起。”
喬宸道: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。人心之動,物使之然。感于物耐動,放行于聲。聲相應,放生變,變成方,謂之音。比音而樂之,及于戚羽毣,謂之樂。”
楊玉環做出悉心請教的樣子:“先生如何理解‘音樂’?”
“樂是由聲音生成的,它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外物的影響。親人朋友死亡,心中產生悲哀的感情,則發出的聲音就急促低沉;修為突破瓶頸,心中產生愉悅的感情,則發出的聲音就輕松歡快;遇見尊敬的前輩,心中產生崇拜的感情,則發出的聲音就莊重正直……大夏以法治國,頒政令,重禮儀,可實際上,法、政、禮、樂四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相同的。用法律來防止人們罪惡的行為,用政令統一人們的行動,用禮制引導人們的思想,用音樂來調和人們心中的感情。”
儒家思想奠定了華夏兩千年的主流觀,取其精華,將《樂經》拿出來講再合適不過。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