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好這是祖父秦仲說話了,“諸位大概已經知道豐戎探馬逃走的事情,事情已經發生,大家也都別抱怨了,說說我們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戰斗吧。”
“當此之時,還有什么好說的呢?準備戰斗就行了。”老三嬴照聽罷,想都沒想的說道。
“戰斗?你說的輕巧。秦人所有的兵馬加起來不足五千。你可知道豐戎有多少兵馬?”秦仲很是不滿的對兒子說道,“人家至少有一萬以上的騎兵,實力相差如此懸殊,你拿什么跟人家戰斗?”
“不打又能怎樣,難道坐在這里等死嗎?”嬴照很不服氣的說道。
“我覺著三哥的話沒錯,既然豐戎要攻打我們,我們只好迎戰就是,說的多了也是無用。”老四嬴亥跟著說道。
“好了,都別嚷嚷了。我當然知道戰斗不可避免,但是該如何戰斗,我們總該想想辦法吧!”秦仲說道。
當此之時,打是肯定的了。
但是該怎么打,這事情還有待商議。
許多人就是這樣,發泄一下情緒的一個頂三;但是要讓他們拿出好的策略來,十個也頂不了一個。
“都說說啊!看看我們如何能夠避免這場災難。”秦仲繼續問道。
關鍵時刻,還得自己人說話,見眾人都不說話,犬丘令趙周說道:“大夫,我想事情已經發生,我們何不向百姓們說明情況,讓大家多少先有個準備,以免戰爭來臨,百姓們死傷過重。”
“另外我們應立即把犬丘周邊放牧的百姓盡快收進城里,慢了我們的牛羊可就要受到重大損失了。”司農令王坤也跟著說道。
事情已經出來了,其中那些在外放牧的秦人百姓起到了非常壞的作用。
試想一下,如果所有的秦人都不在外面放牧,豐戎探馬從那里弄馬匹呢?沒有了馬匹,單憑他一雙腳又能跑多快。
“好,你們說的都對,現在就派人出城告知周邊的百姓們?”聽著眾人的建議,秦仲一邊安排道,“來人啦,立即派人出城告知周邊的還在外放牧的百姓速速回城,同時將各自的牛羊轉移至安全的地方。”
“諾---”
傳令官走后,秦仲問道:“下面我們商量一下這仗該如何打才能取勝,或者說如何迎敵我們的傷亡會小一些。”
“大夫,歷來戎狄作戰短刀快馬,講究的是速度,只要我們能夠拖延住他們的進軍速度,就能夠爭取到了取勝的先機。”犬丘司馬說道。
拖?
或許是一個辦法。
“那依你之見,我們該如何拖延住敵人的進軍速度呢?”
“這個,我還沒有想好。”司馬當下語塞。
時間緊迫,但眾人卻一時之間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,秦仲只好把目光轉向嬴開道:“開兒,你自從關中歸來之后,總是能夠拿出好的建議,說說你的看法。”
嬴開起身,環視了一圈在座的諸位道:“諸位,由現在的情況來看,大戰已經在所難免。為了避免我秦人在這場大戰中損傷過重。嬴開這里有三策可供參考。”
三策?
好吉利的數字啊!
要知道中國古代最好的數字并不是今天的八八八、發發發,而是三六九,三代表的是“多”的意思,六代表的是“順”的意思,九代表的是“尊貴”的意思。
“有何三策,快快道來。”秦仲一聽,立即來了興趣。
此時的秦人首領秦仲猶如溺水之人,只要有可以依靠的任何東西他都愿意一試,且不管這個可以依靠的東西是稻草還是巨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