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骨子里面還是崇拜敬仰強者的。
李泰就是他們的敬仰對象。
“恭喜都督,和諧都督,此番若是能夠出兵,將倭國打下來,那將會是驚天大功也,哪怕是協助商旅打下倭國,也是不世之功,回到長安指日可待也。”幕僚臉上滿是激動之色。
在這里駐守十多年了。
看著這里的中原人多起來,他們卻沒有多少的高興。
為何?
這里再好,終不是長安城的。
哪怕是封侯封王,還不如長安一小吏呢。
長安城,那是整個天下的權力中心。
那個不希望自己在長安為官?
京官出京,都是高人一等的!
“傳我命令,立刻召集我部,明日攻倭國,同時修書一封,至長安城,就說倭王橫行不法、欺壓百姓,屠戮唐人。”劉仁愿微笑的說道:“我身為大唐的九州都督,自然不能夠看著這種事情發生了。”
“所以,希望朝堂能夠諒解我的無令而出擊之罪,同時希望朝堂能夠派遣海軍,前來支援。”劉仁愿微笑的說道。
……
長安城。
李泰正在看著從夷洲傳回來的消息。
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。
“好,好,好。”
“程處亮他們果然是沒有辜負我的希望,這么快就打下了夷洲了。”
“想來,只需要一年,他們就可以將東南沿海一帶所有的島嶼,都變成我大唐的。”
“到時候,大唐才是真正的強大起來啊。”
李泰很是高興,然后看向上官儀等人,問道:“此番,倭國的第一任刺史郡守,應當是何人為好?”
“吾等又應該移多少人入夷洲為好?”
夷洲,就是后世的灣灣。
從三國時期開始,夷洲就是中原的一部分了。
秦漢時期,早已經有中原人遠渡重洋來到了夷洲了。
再往前的話,那就要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吳國。
吳越之民善舟,所以早已經有人出海了。
而倭國的百姓,特別是倭國的那些貴族,其實大部分都是吳之后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、《晉書·列傳·四夷》、《北史》、《梁書》、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以及倭國的《新撰姓氏錄》里面都有記載。
當然,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,也是有著很多的變化。
其中就有一支漢末的漢朝皇族后裔東渡,還被倭王封為王,后代至今還在倭國繁衍生息。
只不過,有些時候,你將他們當成兄弟,他們未必就把你當成兄弟啊。
“陛下,臣愿意舉薦孫仁愿為夷洲郡守。”上官儀站出來,說道:“孫仁愿知兵事,又通民政,可以為郡守。”
“孫仁愿?”李泰快速的思考了起來。
孫仁愿這個人在歷史上記載的不多,但是確實是一個猛將。
跟著劉仁軌一起將新羅滅了的猛將。
不過,這個時期的猛將,基本上都是通民政的,為郡守倒是可以。
“陛下,臣以為,李元嬰可為郡守!”
“陛下,崔議可為郡守。”
“……”
群臣紛紛開口說道。
雖然,去了夷洲,相當于被發配了。
但是,現在這樣的地方更如意做出一番事業來。
也更容易出相入將。
故而,眾臣趕緊推薦一些自己熟悉的好友。
(謝謝大家的大力支持,謝謝大家~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