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乎是但凡是外族都能夠來統治他們。
天竺的原住民們很早以前就居住在天竺,并且建立起了燦爛的文明,然而在自從公元前12世紀左右,生活在中亞草原地區游牧部落的雅利安人進入了天竺。
雅利安人身材高大善于養馬和騎馬,四處征戰,號稱是文化摧毀者。
雅利安人摧毀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:古巴比倫、古印度、古埃及。原本他們也想摧毀了華夏的文明的。
不過,當時的華夏乃是商高宗武丁的時代。
武丁,子姓,名昭,商王盤庚之侄,商王小乙之子,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,武丁在位時期,勤于政事,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、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,勵精圖治,使商朝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得到空前發展,史稱“武丁盛世”。公元前1192年,武丁去世,廟號高宗,死后由其子祖庚繼位。
而這位武丁有個老婆叫婦好。
好是姓,古音(zǐ),因為古代的人對于女人不太重視,所以到底叫啥名字也已經不清楚了。婦是親屬稱謂,先秦女性姓寫在最后。
歷史上稱之為婦好。
這位婦好,是華夏文明的維護者保護者守護者,若是沒有她,估計華夏大地可就要變成天竺一樣了。
在雅利安人入侵華夏的時候,婦好率領大軍,將這些雅利安人打敗,把雅利安人擋在了國門之外,將那些俘虜的人都做成了人祭。
讓華夏古代文明沒有收到摧毀。
而天竺人就沒有那么的幸運了,雅利安人來了以后,很快的征服了這個地方,并且建立起了吠陀文化。
吠陀文化文化也就是種姓制度,將人種按照膚色深淺而設置的,其中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即來源于征服者:淺膚的雅利安人。
公元前516年,波斯人興起,波斯的國王大流士遠征,吞并了犍陀羅和印度河流域,這兩塊領土后來分別成為了波斯帝國的第七和第二十個行省。
每年向波斯上供無數的金銀珠寶,同時拜火教一些教義也在這個時候傳入了天竺,后來行成了婆羅門的業力輪回的宗教思想。
公元前334年,歐洲的馬其頓部族出現了一位國王,這個國王就是亞歷山大大帝,亞歷山大帝從一個馬其頓的部落小王子開始,建立起了強大的亞歷山大帝國。公元前227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,然后繼續東正,想要征服傳說之中的華夏。
他進入天竺,很快的征服了大片的領土,不過在恒河流域遇到了雅利安人建立的強大的摩揭陀王國。
結果打了幾仗,亞歷山大大沒有打贏,但是卻得到了天竺大部分的土地,他將這大部分的土地劃分成了六個省,并駐軍統治。
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323年的時候死翹翹了,他的王國也快速的消失,而這個時候的天竺阿三們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,所以開始反抗馬其頓人的統治。
月護王旃陀羅笈多把馬其頓人徹底趕出了天竺,并建立起了神奇王國孔雀王朝。
公元前2世紀初,來自大夏王國的希臘人入侵了天竺的西北部。后來,大夏國的中心移到了天竺西北部。
公元前160年前后,塞種人進入南亞次大陸,公元前1世紀末期,安息人攻入了天竺的西部。這個時候,天竺現出大夏人、塞種人和安息人的政權交錯統治的階段,而天竺本土人,只能在這種外族入侵中不斷成為奴隸和俘虜。
不久之后,被匈奴人打敗的西域大月氏人進入了天竺,打敗了塞種人,干掉大夏人。建立起貴霜帝國。
公元5世紀時-到公元6世紀初,白匈奴人進入天竺,建立嚈噠帝國。
之后就是李恪率領大軍,進入了天竺,開始了唐人對天竺的統治。
“百姓就好比是莊家,只要有口飯吃,能夠過上安穩的生活,他們就不會造反,大部分人是不會理會到底統治自己的是哪一個族群的。”李恪微笑的說道:“所以,天竺這里,只要能夠讓他們活下去,帶著希望活下去,沒有人會拒絕以為賢明的國王,沒有人會拒絕一個能夠讓自己吃飽喝足的王國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