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說,凱撒最喜歡穿著來自東方的絲綢了。
拉丁文Seres原意是“有關絲的”,一般被認為是源于華夏字“絲”。
在公元2世紀前葉的西方文獻中,只有馬其頓商人遣使到達Seres(東漢)的首都Sera(洛陽)的記載。
這一記載一直通過羅馬大地理學家托勒密(ClaudiusPtolemaeus,約公元90~168年)的巨著《地理學》保存至今。
這是最早的關于東方的記載,當然了,也許在更加久遠的時代,東西方就已經有了交流了。
畢竟,當年被婦好砍殺的人之中,那些來自西方的雅利安人應該有一些逃回到了西方,將關于強大的東方的事情告訴了西方人啊。
《地理學》這本書成書于公元1-2世紀的西方文獻,書中記載:有一位名叫梅斯(μαеs),又叫蒂蒂阿努斯(Titiianus)的蒙奇兜訥人記錄了從石塔(LithinosPrygos)到Seres(賽里斯,東漢)的首府Sera城(東漢京師洛陽)的路程。
據托勒密說,正是“由于這次商業旅行(指梅斯商團的華夏之行),西方人才了解了這條由石塔至Sera的道路(指絲綢之路)。”
而同樣的,華夏方面也有關于羅馬人到來的記載。
漢籍史料載羅馬商團“于公元100年11月抵達洛陽。在洛陽宮廷受到漢和帝的接見。此事被東漢史官記錄在冊,后來又被范曄編入《后漢書·和帝紀》。”這“是陸路經西域到達賽里斯首都賽拉(Sera,洛陽)的首批西方人”,“在洛陽,他們受到了東漢政府的熱情款待,并賜予‘金印紫綬’”。
而在往后,西方的羅馬、大食、波斯這些地方和中原之間的交流,更加的繁榮了。
李世民時代,長安城內到處可以見到這些大食的商人。
、這些商人將西方的商品帶到了東方,又將東方的商品帶到了西方。加強了東西方的交流,所以摩爾人知道大唐的存在,也不意外。
更不要說,大唐的大軍滅了他們的母國大食國啊。
而桃花石國則是大食和波斯人對大唐的稱呼。
“桃花石”來源于“唐家”一稱,系“唐家子”的訛音,因而指的是唐朝,鄂爾渾河碑文中曾出現“唐家赤汗”這一稱號為依據。確實,建立于公元712至716年的《敦欲谷碑》,建立于732年的《闕特勤碑》,建立于735年的《毗伽可汗碑》和建立于759年的《磨延啜碑》中,共約二十七處出現“桃花石”一詞,詞義都是指唐朝。
當然,也有人認為桃花石是來源于拓跋,是拓跋氏的讀音。
畢竟鮮卑族的皇族拓跋部族曾經強大無比,在中亞一帶也相當的有影響力的。
摩爾人真的絕望了。
“這一定是假的,你的皮膚和我們一模一樣,你什么可不是摩爾人?你什么可能是遙遠的賽里斯人?這一定是假的,一定是假的。”
“真主啊,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啊?為何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?他分明就是你的信徒的皮膚,為何不是我們摩爾人啊?”
“他和羅馬人長的一點也不像啊,他什么可能是羅馬人?什么可能是賽里斯人啊?我一定是幻覺,一定是幻覺。”
“……”
這些人絲毫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了。
長的黑黝黝的,不管是皮膚還是樣貌,分明就是我們摩爾人啊。
現在竟然變成了羅馬人的兄弟。
這什么可能啊。
這位國王什么可能是賽里斯人?什么可能是那可惡的桃花石國的皇子?
桃花石國的人滅亡了自己的母國啊,他什么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呢?
“偉大的陛下,這些人如何處置,是全部殺死么?”一名黑人戰士看向這些摩爾人問道。
這些人竟然敢辱罵自己的國王,簡直就是找死。
難道他們不知道咒罵偉大的國王,是要下地獄的么?
這些跟著李墨一起水漲船高的黑人士兵,對于李默是相當的崇拜的,在他們的眼中,李墨就是自己的神靈!
這些人竟然敢辱罵自己的神靈,簡直就是找死!
“宮中正好缺少幾名太監。”李默微微一笑,說道:“拉下去,割了,然后找人好好的訓練訓練他們。”
“諾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