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是國王,但是手下的百姓不到一千萬。
之前人口是將近兩千萬左右,但是大食的人過來,殺死了一大群的人,大唐過來,又死了不少的人。
但凡是戰爭,就沒有不死人的。
所以,當李治成為這里的國王的時候,這里的人口也才五百萬左右,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,人口的速度卻沒有大唐的那么快。
畢竟,這里不是大唐。
大唐物產豐富,所以百姓的生活和存活率就比較大。
而在這里,經過這么多年,能夠達到一千萬的人口,已經算是非常的不錯的了。
畢竟李治不是李泰,很多事情他就算是想做,也做不了啊。
當然,為了維護統治,李治這個家伙在這里也實行種姓制度。
披著道教外衣的種姓制度。
這也是他們在這里治理這個地方的根本。
只有當地的百姓甘愿一代代的被統治,不會再起波瀾,李治子孫才能夠一代代的統治這里。
歷史上,真正的李治是一個有才能有本事而且又腹黑的人。
還沒有成為太子的時候,李治就顯得唯唯諾諾的,膽小如鼠的模樣。
這讓權利**相當高的子孫無忌和褚遂良才選中了他,支持他當太子,當皇帝。
而這個家伙當上了皇帝,立刻就謀劃對付褚遂良、長孫無忌以及李恪等人。
果然,沒有多久褚遂良就被弄死了,李恪這個倒霉的皇子也被弄死了,然后弄死一些反對他的人。
江夏王李道宗、親哥李愔、親叔叔李原景、親姐高陽公主、巴陵公主等人。
接著,將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一家弄死了。
不過,作為皇帝,他還是很成功的。
永徽元年,高侃擒車鼻可汗,平定漠北,幾十年內漠北無戰事,中原百姓不用擔心突厥人南下打草谷。
永徽六年,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,新羅遣使乞援于唐,李治遂先后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。
高句麗這個國家,是在華夏的東北,和后世的高麗沒有一毛錢的關系。
雖然,高句麗百分之二十的土地是在后世的朝鮮土地上,但是不能夠因為朝鮮占據了高句麗的土地,就說高句麗的棒子的。
這是不對的。
就好像我華夏的領土一直都在越南北部,后來北部地區被林邑占據了,就說華夏是屬于越南的一樣,這是不對的。
我大漢還曾一統朝鮮半島,成立了漢四郡呢,難不成漢朝就成為了棒子國的了?
而在龍朔三年,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**于白江口,讓倭國一千年內對中原大地充滿了崇拜,不敢有絲毫的不敬,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,倭國的貴族以說華夏語言為榮,以些漢子讀漢書為榮。
他們的國王貴族更是以得到中原王朝的冊封為榮、
之后又大破百濟,其國王奔高句麗。
總章元年,李勣攻破高麗,九月癸巳,唐軍攻占平壤,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歸。境內皆降,唐高宗以其地為安東都護府,分置四十二州。滅亡高句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