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邊,相聚十余步距離上各自坐著一個垂釣者,其人身后,都圍著幾個人,默默圍觀。
又有兩人在這兩個垂釣者之間來回走動,領頭一個,卻是鄱陽內史之子柳偃。
他先看李笠垂釣,但魚餌入水后,浮漂怎么都不動。
反倒是另一邊,魚餌剛入水沒多久,魚兒就咬鉤,嘩啦啦扯上來一條大鯽魚。
李笠這邊繼續沒動靜,又過了一會,另一邊再次嘩啦啦釣起一條鯽魚。
柳偃仔細看了一會,覺得李笠沒有作弊,因為浮漂動都沒動,這意味著根本就沒魚咬...
忽然,李笠釣竿的浮標輕輕一動,柳偃的心提起來,目不轉睛看著,看著那浮漂微微顫抖。
片刻,浮漂猛地一沉,李笠忽然提竿,只見水花綻放,一條魚被李笠釣了起來。
柳偃定睛一看,卻是尾小魚,大小和小拇指差不多,身體細長,不像是鯽魚。
耳邊傳來歡呼聲,他轉頭看去,卻見好友又掉起一尾鯽魚來。
此情此景,形成強烈反差,柳偃不由得愣住了。
柳偃今日和好友出城踏青,卻遇到在鄱水畔釣魚的李笠,如今好友和李笠比賽釣魚,李笠打的賭,讓柳偃百思不得其解。
他知道李笠是魚梁吏,所以李笠若要在這場釣鯽魚比賽中釣得比別人少,那就只能作弊。
也就是故意釣不上魚,譬如浮漂只要一動就提釣竿,如此一來,肯定一尾魚都釣不上來。
為了防止李笠作弊,柳偃來監督,因為釣魚所用餌料是李笠一行人帶來的,所以他先檢查餌料。
柳偃釣過魚,知道釣魚多用蚯蚓,不過李笠帶來的餌料不是蚯蚓,而是類似于面團的玩意。
用法,就是取一小團黏在魚鉤上,和蚯蚓釣法一樣。
面團只有一籃,沒有分層,散發著淡淡香氣,讓人聞了都覺得嘴饞。
但吃是不可能吃的,所以柳偃覺得餌料沒問題,卻見李笠將魚餌一分為三。
好友先挑了一籃,然后李笠讓同伴隨意從剩下兩份里拿一份,提前撒在河里,說是聚魚。
李笠自己再拿第三份。
這樣一來,李笠不可能在餌料里作弊,于是比賽開始。
結果柳偃看得清楚,好友接連釣上鯽魚,而李笠只是偶爾釣上一些小雜魚,數量少得可憐。
這是怎么回事?
柳偃想不明白,看向李笠的目光,滿是不解。
。。。。。。
水面上漂著的蘆桿浮漂猛地一墜,岸上垂釣的小胖子蹦起來,驚喜的呼喊著:
“又上鉤了、又上鉤了!!!”
他奮力揚竿,魚線繃直,將一物從水中扯出來。
那是一條大魚,在水中奮力掙扎著,忽然發力往水里鉆,其力道之大,竟然扯著小胖子往河里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