碼頭上,靠泊著許多漁船,但最顯眼的是一艘雙桅帆船。
這是一艘半新舊的帆船,尋常尺寸大小,可載二十到三十人,比劃槳、搖櫓漁船大了許多,船身有些舊,但部分木板是新的。
帆船形制和大部分內河船一般,長約八丈,船身中部的主桅很高,而位于船首的前桅稍矮,用的是帶竹撐桿的硬帆。
船尾有一根長達五丈的長櫓,為兩段木料拼接,分為槳和搖把兩部分,而船首兩舷各有四支長棹,可以憑借人力行船。
因為此刻不行船,所以船帆是放下的。
往來碼頭的漁民們,看著這艘雙桅帆船,眼睛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羨慕。
帆船借助風力航行,省時省力不說,還可以拖著大網捕魚,有實力的魚主們,捕魚船隊里都有雙桅帆船。
每一個漁民,都希望自己能有一艘帆船,不需要自己累死累活搖船(劃船)出去捕魚。
但是帆船很貴,日常使用成本不低,首先要雇傭人手操作,其次船只的日常維護開支不小,譬如船帆、索具的日常維護,以及船身、船底的保養都很費錢。
一艘小的單桅漁船,造價大概四五萬錢,一艘雙桅帆船,小一些的至少都要七八萬錢,常見尺寸的雙桅帆船,造價不少于十萬錢。
白石村里許多村民家里積蓄都不到萬錢,又如何置辦得起帆船。
但村里也有富戶,也有人家擁有自己的帆船,但基本上都是單桅帆船為主,年頭也不小。
這些船,每年修修補補,替換掉腐朽木板、修補船帆,湊合著用。
如同一件穿了多年的衣裳,到處都是補丁。
眼前這艘半新舊的帆船,明顯比村里帆船要“年輕”,哪能不讓連“老”帆船都沒有的漁民羨慕。
李笠走到船邊,看著上面忙碌的少年們,沒有出聲。
他有錢買一艘全新的雙桅帆船,卻選擇了租,是為了低調行事,沒有花錢免今年剩下的吏役,也是如此。
武祥在船上,指揮少年們和自己一起整理索具,將網具擺放好,雖然言談舉止有些青澀,但臉上帶著笑容,看得出信心滿滿。
雙桅帆船比單桅帆船走得快,但需要更多的人手來操帆,所以船上的少年數量不少,雖然如今尚未揚帆,但他們一個個忙得后滿頭大汗,和武祥一樣,面帶笑容。
忙著做事的武祥,無意間瞥見李笠就在碼頭邊上站著,趕緊放下手里工具,招呼著伙伴們向李笠大咋呼:“東主!”
“東主?東什么主喲。”李笠哈哈一笑,上了船。
拍拍武祥的肩膀,看著圍攏過來的少年們,說:“如今不是在打漁,就叫我寸鯇嘛,同村兄弟,哪能如此見外?”
武祥卻很認真:“那不行,東主就是東主,我們給東主做事,不記著是誰發工錢,怎么能行?”
“這話說得沒錯,卻也不對。”李笠攬著武祥的肩膀,以彰顯武祥的不同地位,然后看著其他人,大聲說:
“大家應該都知道,這三個月來,村里的一些叔伯嬸娘,為我做事,幫傭。”
“除了定額工錢,還會有提成。”
“這說明什么?說明我,愿意帶著大家一起賺錢,能者多勞,多勞多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