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沒想到,螻蟻可以借勢,利用宗王之間的尖銳矛盾,來個四兩撥千斤。
李笠通過不同渠道打聽時事,知道了一些宗室之間的恩怨情仇,這些恩怨情仇鬧到人所共知的地步,可想而知相互間的矛盾有多尖銳、激烈。
廬陵王蕭續,和當今太子蕭綱是同母兄弟,這兄弟二人,自幼和七弟蕭繹關系很好。
但是,當長兄、昭明太子去世,天子不立昭明太子的兒子(嫡長孫)為儲君,卻讓老三蕭綱做了太子,皇子皇孫、宗室們的心態劇變。
廬陵王蕭續,也許是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,為了日后太子即位后,能夠鎮得住宗室們,自己化身瘋狗,瘋狂撕咬著弟弟、侄兒和宗室們。
湘東王蕭繹,因為‘西歸內人’一事,和蕭續決裂,昔日的親密兄弟,形同路人。
與此同時,表現出色的鄱陽王,也被蕭續盯上了,宗室諸王、侯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,人所共知,所以,李笠能加以利用。
鄱陽王府(鄱陽城王府)的人,欺人太甚,不講道理,不講證據,一心要他死,如同下棋不守規則,悔棋、耍賴,無所不用其極,就是要他輸。
李笠的對策就是掀棋盤。
從王府逃出來后,李笠自己主動入獄,讓彭均的伙計潘寶偷偷帶著賈成去江陵告狀,用誰也想不到的辦法,把整個棋盤都掀翻。
他這只螻蟻吹了一口氣,吹得恰到好處,到最后便能形成一場天地為之色變的風暴。
這場風暴下來,鄱陽郡廨不敢有絲毫枉法的念頭,而鄱陽城王府,恐怕會變得‘干干凈凈’。
昔日那些在鄱陽城里橫行霸道的王府中人,一個個,全都要完蛋!
想到這里,李笠就覺得痛快,他已經聽到風聲,即將有一場巨變在鄱陽發生,于是重復起那晚從王府逃出來時,發下的誓言:
“不把別人當人是吧?你們就不要做人了!
。。。。。。
郡廨,湘東王府諮議參軍徐君蒨正在提審李笠,不久前,他收到姊夫、湘東王的親筆信,信中行文十分‘生動’,仿佛姊夫從信里跳出來,對他破口大罵。
因為詹良中毒身亡一案,湘東王被廬陵王彈劾,天子讓湘東王上表自辯,徐君蒨能感受到姊夫的怒火,不敢怠慢,要趕緊把命案審理清楚。
雖然李笠已經被提審數次,但徐君蒨還是決定再審一次,以表明自己的‘態度端正’,不然姊夫又要不高興了。
徐君蒨看著眼前這個小吏,問:“你和賈成從王府翻墻逃出來,天亮前躲在何處?”
“回上官,小人和賈成躲在郊外,待得天亮,到城南碼頭,和許多等著受人幫傭的少年們求助,他們聽說小人受了冤屈,要到郡廨伸冤,便如影隨形。”
“那么,你在郡廨門口,主動入公廨等候發落,怎么賈成不一起進去,反倒是自己跑了?”
“回上官,我倆商量了一個辦法,為防萬一,小人在郡廨伸冤,賈成去尋陽,在州廨伸冤。”
“實在不行,賈成就去襄陽,在雍州州廨伸冤,畢竟大王是雍州刺史,而賈成是王府的仆人。”
“李笠,賈成是如何去的尋陽?”
“小人不知他如何去的,不過小人當時的想法,就是讓賈成在城外碼頭搭乘過路客船,先去鄱口,再去湓城,轉去尋陽。”
“李笠,王府典府丞馮幀對你的指控,你有何辯解?”
“小人是冤枉的,馮典府冤枉小人,小人無法自辯,按理,既然他說小人為兇手,也該是他來找證據,而不是讓小人來找,誰主張,誰舉證。”
徐君蒨本來是例行公事的問話,聽李笠說了句“誰主張、誰舉證”,不由得多看了李笠幾眼。
李笠之名,徐君蒨去年年底就聽過,發生在鄱陽郡的‘魚腹藏書’,李笠就是當事人,所以這個案子上達州廨后,徐君蒨便有所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