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國的根基就在關中,而李唐的根基同樣在關中。
即便李笠對南北朝歷史不是很清楚,但他知道楊隋,更知道李唐。
當南北朝時代落幕,關中政權是最后的勝利者,他若順應歷史大勢,提前站在勝利者這邊,可以順順當當走捷徑。
關中政權誕生了隋唐,他只要想辦法攀上隋文帝的家族,后半生就有著落了,不說大富大貴,至少能穩穩當當。
甚至運氣好點,攀上唐高祖李淵的家族,熬過腥風血雨,那么數十年后,他的子孫后代,搞不好能在李唐吃香喝辣。
這不好過留在梁國,跟著南朝走向末路?
數年之后,梁國就會爆發一場大亂,然后梁、陳換代,又是腥風血雨,接著,陳國面對渡江的隋軍,還會倒一次霉。
若留在江南,他和家人,以及子孫后代,能一次次躲過這些大劫,活到李唐統一天下的時候么?
兩種選擇,難度截然不同,一目了然。
仿佛后世,有一個機會,能在房價暴漲前夕,在北上廣落戶,低價大量買房,然后就能什么事也不做,坐等房價暴漲、變億萬富翁。
娶最好的妹子,有最好的醫療、教育、人脈資源,只要不作死,兒孫都能一輩子享福。
偏不,偏要在五六線小縣城租房子住,給小店打工,熬了幾年,女朋友都沒有,每月工資連房貸都還不起,更別說距離湊夠首付遙遙無期。
巨大的差距,毫無疑問的最佳選擇,需要猶豫么?
李笠猶豫了。
他對這個時代的國家沒有真實的感情,甚至因為地位卑微,朝廷也不需要他的感情。
但是,他記得“衣冠南渡”四個字。
李笠沒吭聲,梁森則沒想那么多,對他來說,在梁國和在魏國沒區別,反正把弟弟救出來后,在哪邊能過好日子,就在哪邊算了。
當然,他是一定要跟著李笠,李笠去哪,他就去哪。
李義孫見李笠默不作聲,似乎是在心里做著選擇,不再多說,換了個話題。
“天理昭昭,報應不爽,楊伯蘭那狗賊,如今已授首,家兄大仇得報,接下來,家父的仇,就不知何時得報了。”
李笠聞言收回思緒,問:“兄長,不知大伯被何人所害?”
李義孫回答:“當年,家父在廣州刺史任上..廣州就是你們此次北上,行軍經過的廣州..”
“家父任廣州刺史,東賊來襲,破城之后,家父遇難,當時,下令殺人的賊兵主帥,是東賊行臺侯景。”
“侯、侯什么?”李笠急忙問,李義孫說的話,讓他記憶深處,有什么東西被觸動了。
李義孫咬牙切齒:“侯景,那個跛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