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大車憋著勁,要為女兒找個好夫家,為杜氏找個好親家,以便這娘倆將來有個依靠,因為等他去世后,嫡母和嫡兄弟是不會對這娘倆好的。
兩年下來,其實也找到幾個合適人選,但都被杜氏找借口否決了,因為杜氏看中了李笠。
當年,李笠教杜氏新式制鏡工藝,一番接觸后,杜氏發現李笠人不錯,有才能,心眼也不壞,性格硬,主意多,不是遇事只會唉聲嘆氣的性子。
接連兩件大案,都頑強扛到底,又有本事發家,杜氏認為只有這樣的人,才能保護自己貌若天仙的內人,不會讓自己的內人被人欺負。
但黃大車認為李笠遲早要倒霉,不想讓女兒剛成親就守寡,于是事情就這么拖了兩年。
李笠越來越有本事,還救了杜氏,杜氏愈發堅定決心,便讓女兒以黃四郎的身份,與李笠交往,如果女兒覺得可以,那...
“之前,一直瞞著吳姊,我萬分抱歉,還請吳姊看在這兩個孩子情意相投的份上,許了這門親事吧。”
杜氏說完,起身向吳氏行禮告罪,被吳氏攙住。
吳氏并不知道黃家女郎主動向兒子告白一事,心里卻明白,黃家是看李笠如今越發有出息,才最終下決心聯姻。
雖然有些功利,但對于兩家來說,都是好事。
“唉,我一直為寸鯇的婚事發愁,畢竟高不成、低不就的。”吳氏讓杜氏坐好,感慨著:“他每日里到處奔波,置下產業,也該有個家,有個內人幫他操持家務。”
“四娘,我覺得就不錯,所以這門親事,我看就定下吧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黃昏,鄱陽城一隅,一處宅院張燈結彩,里里外外都是人,熱鬧非常。
一場熱鬧而又簡單的婚禮,此時正在進行。
婚禮,又稱昏禮,當然要在黃昏時分進行,按著習俗,新郎李笠身著紅衣,新娘黃姈身著綠衣、以團扇遮面,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,向端坐上首的李笠娘親吳氏行禮。
李笠之父早已不在人世,雙親只剩一人,此刻吳氏看著兒子帶著新娘向自己行禮、叩拜,心中激動萬分,淚水在眼眶里打轉。
轉眼已過十年,十年前,她的良人、長子以及娘家人,在變亂之中去世。
沒過幾年,次子病逝,接連的巨大打擊,讓她差點就承受不。
長子的未亡人身體孱弱,孫子年幼,幺子未成年,連半丁都算不上,而為了給次子治病,耗盡家財不說,還欠下外債。
吳氏獨力支撐著這個家,眼看著就要撐不下去時,幺子接過重擔,成了頂梁柱。
現在,最艱難的日子已經熬過去了,李家家境富裕,豐衣足食。
李笠不僅辦起作場,買了船、雇人打漁、養魚,還做了珠署的監作,雖然名官實吏,但也算是今非昔比。
李笠又結交了許多朋友,在鄱陽郡的名氣越來越大,也愈發受人敬畏,再沒人敢隨意欺負。
現在,吳氏看著兒子帶著新婦向自己行禮,哪里能不激動萬分。
旁邊,武祥和梁森,看著發小李笠拜堂成親,心中別提有多高興,只是看見新娘的背影,覺得有些尷尬。
新娘是黃家女郎,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,這位女郎,是曾經的黃四郎。
而今日之后,鄱陽再無黃四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