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統去世,蕭衍舍蕭統之子不立,立三子蕭綱為儲君,心中對長房一脈的孫子頗為愧疚。
長孫蕭歡已經去世,剩下蕭譽、蕭詧兩兄弟,兄弟倆心中有怨氣,和叔叔們的關系很不好,蕭衍知道自己若不在了,這兩兄弟,就再沒人心疼了。
蕭衍看著眼前的皇太孫蕭大器,想著遠在外地的蕭譽、蕭詧兩兄弟,欲言又止。
他想讓子孫們和睦相處,可自己都辦不到的事,兒子、孫子又如何辦得到?
腳步聲起,卻是宦者按著蕭衍的要求,將入宮侍疾的宗室們引進來,和皇太子、皇太孫一起,來送他最后一程。
看著眼前的子輩、孫輩,蕭衍縱有千言萬語,來到嘴邊,就只有苦澀的老調重彈:
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...”
。。。。。。
臺城響起鐘聲,沉重而又悠長,隨后,城里多處也傳出鐘聲,回蕩在建康上空。
東冶,正在監工的東冶令李笠,聽著鐘聲,望向臺城。
這種情況,只有一個可能,那就是皇帝大行了。
大梁天子、開國皇帝蕭衍,已經去世。
這一位文武雙全,建立梁國,應該會得謚號“武”,稱梁武帝。
歷史上的梁武帝,大半生都是人生贏家,奈何晚節不保,侯景攻破臺城后,將他囚禁起來,于是這個極其信佛、數次出家的老皇帝未能善終。
但是,現在歷史發生了變化,侯景作亂,卻沒能攻破臺城,于是,年邁的蕭衍是“正常”去世。
臨死前,兒孫侍奉床前,老人走得有尊嚴,很體面。
李笠雖然對梁武帝佞佛、放縱宗室等一些弊政多有不滿,但不可否認,是這個老人,給江南帶來了將近五十年的和平。
雖然百姓的日子依舊不好過,但太平總比戰亂好。
后世有句話,寧為太平犬,不為離亂人,戰火紛飛的南北朝時期,江南百姓能有差不多五十年的太平日子過,也算是老皇帝做的一件大善事。
現在,老皇帝能體面的離開人世,算是善始善終。
然而,蕭衍這一走,把一個爛攤子留給新君,新君能否收拾好這爛攤子,誰也不知道。
因為這爛攤子真的很爛,既有兄弟鬩墻、宗室內訌(必然會發生的事),也有朝廷威信大跌、地方豪強蠢蠢欲動,還有強敵在外虎視眈眈。
積累了將近五十年的國內矛盾,被侯景引爆了一些,但更多的矛盾,必然隨著老皇帝的去世而爆發。
內憂外患,新君能否解決各種問題,很多人并不看好,因為新君似乎優柔寡斷,也許能守成,但似乎無法力挽狂瀾。
所以,野心家的野心會迅速膨脹,當無數人都開始打御座的主意時,坐在御座上的新君,必然會焦頭爛額。
夕陽西下,落日余暉灑在地上,李笠看著地上新鋪設的簡易軌道,又看看四周正在重建的建筑,以及忙碌的身影,憧憬著未來。
鑄鐵鐵軌,制作簡單,單個鐵軌尺寸不算長,拼接起來很方便,形成簡易軌道后,可以實現簡單的軌道運輸,使得東冶內的物資輸送能力大幅增強。
還能以此建起各種“軌道車”,譬如移動式起重機(人力)等等,輔助各類建筑物的修建。
東冶正在恢復生產,速度很快,這都得益于東冶令李笠的一些奇思妙想,他看著落日,聽著鐘聲,感慨萬千。
他親眼看見建康的繁華,見到了蕭衍本人,再無遺憾。
蕭衍去世,一個時代結束了,舊時代如同落日,消失在地平線那一頭,新時代,即將如朝陽,冉冉升起。
只是,這朝陽晨曦必然是紅色的,血紅的紅,將整個天空染紅。
而這血紅何時會消散,沒人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