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不久之后,郭元建就要率軍和蕭淵藻決一勝負,這一仗,他有絕對信心打贏。
至于能否活捉那材官將軍李笠,郭元建不敢說十成把握,不過王偉親自來督戰,就是為了這個李笠,可見侯王有多重視這個人。
“王公,我就擔心活捉了他,卻無法讓他給侯王效力呀。”
“無妨,你們只管把他帶到我面前。”王偉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,“我只需三言兩語,必能說得他心銳誠服,為大王效命。”
見郭元建有些疑惑,王偉解釋:“這蕭氏自立國以來,一向壓制寒人武將,那李笠如此賣命,必然是想著以軍功晉升,我只需告訴他現實,他自然就明白了。”
王偉對梁國的制度有些了解,發現一個很可笑的事實:梁國朝廷壓制武人,設了重重障礙,避免寒人以軍功提升地位,乃至躋身士族。
這個制度,王偉琢磨過,介紹起來:“梁國的將軍號,不入官制,自成體系,經三次革新,如今分為三十四班,班多為貴...”
“一到七班,為流外軍號,等同流外官,是專門給寒人武將設置的。”
“八班以上,等同流內官,有二百三十個將軍號。”
郭元建聽到這里,驚嘆:“二百三十個將軍號?蕭氏這是要鼓勵軍功吧?”
“哈哈哈,你也這么認為?”王偉笑起來,笑容有些冷:‘這就是蕭老翁的高明之處,可惜,瞞不過有心人。’
“將軍號,有重號、雜號將軍之稱,梁國的將軍號,三十班起,才是重號將軍,共三十五個。”
“那么,七班到二十九班這流內雜號,有一百九十五個將軍號,就是故意多設,糊弄人的。”
“你想想,走臺階上高樓,高低不變的前提下,臺階多了,跨步是不是就多了?”
郭元建點點頭,王偉又說:“梁國的士族子弟入仕,起家將軍號,最低都是十三班,而寒人呢?”
“他們要從底下的流外將軍號開始,不斷立軍功,才能一級級向上爬,要升到流內十三班的將軍號,之間隔了一百三十多個臺階。”
“你看,這些人,要立多少次軍功,立多大的軍功,才能轉班轉到十三班軍號的位置?他們有這個命來博么?”
“這還不算,門第更高的士族子弟,起家的將軍號更高,譬如二十三班的寧遠將軍。”
“寧遠將軍,這軍號怎么這么熟悉?”郭元建喃喃著,王偉提示:“采石守將,寧遠將軍王質。”
“喔,是他,那個不管采石防務,直接逃跑的廢物?”
“對,然而他是瑯琊王氏子弟,所以將軍號不能低,一上來就是二十三班的軍號,如何,武德充沛吧?”
“是,是...”郭元建笑起來,差點笑岔氣,“武德充沛,真是武德充沛呀!”
王偉也笑起來,笑容里帶著憤世嫉俗,帶著不甘。
“蕭老翁把軍號設置這么多,看上去是鼓勵軍功,其實就是增加臺階,要斷了寒人以軍功改變門第的念想,士族一直是士族,寒族,就永遠是寒族!”
“哪怕寒人再能打,也得慢慢爬這軍號臺階,兩百多個臺階,一輩子都爬不到重號將軍的位置,別想把門第升上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