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陵西,梁軍大營,中軍大帳,主帥、西昌侯蕭淵藻正召集諸將議事,商議如何攻打延陵。
自拔營東進以來,官軍接連打了幾場小勝仗,均為材官將軍(伏波將軍)李笠打勝的,所以此時,李笠說話嗓門很大。
“我軍進攻延陵,要么速攻破城,要么圍而不攻,打援。”李笠大聲說著,看著主帥及在場的將軍們,底氣十足。
“外無必救之援,則內無可守之城,末將以為,當打援,只要擊退逆賊援軍,延陵,自然就拿下了。”
有將領問:“伏波不是擅長攻城么?為何不攻城,而是要打援?”
李笠回答:“速攻城池,需要大量物資,如今我軍雖然距離建康百余里路程,但物資轉運頗為不易,因為敵騎時常襲擾。”
“一旦速攻不下,敵援軍抵近,我軍就會被對方內外夾擊,這就不妙了。”
“伏波所言甚是,不過。”奉命前來助戰的趙伯超發話,“延陵終究是小城,以伏波的攻城術,難道一兩日攻不下?”
李笠看著這位,笑道:“延陵距晉陵、曲阿不遠,敵軍來得很快,而且我軍兵力有限,蟻附攻城,傷亡難說,一旦傷亡過大,就算攻下來,又要如何迎戰后續敵軍?”
李笠說得有道理,但問題是太年輕、資歷太淺,如今有資格參與議事的將領,哪個不是多年宿將,不僅領過軍,還治過民。
眼下,一個黃口小兒在這里越俎代庖,要定下策略,許多將領其實不服。
奈何,李笠如今風頭正盛,不說之前速下壽陽、鐘離,就說前不久官軍大捷,李笠出力不少,所以天子很看重此人。
這種人,不好當面得罪,所以,老滑頭們都默默聽著,然后察言觀色,看看連話都說不上的主帥蕭淵藻如何決定。
許多人都發現,白發蒼蒼的蕭淵藻有些不耐煩,而且臉色不是很好,很像是要發作卻忍著的樣子。
趙伯超當然也注意到了,所以等著蕭淵藻爆發,把李笠罵得狗血淋頭。
說實話,李笠在他眼中,根本就不算個玩意,若在往時,他早就三言兩語把對方罵得訥訥告退,不過,這出頭鳥可做不得。
去年的寒山之戰,趙伯超兵敗被俘,后來朝廷和魏國(東魏)和談,魏國就把他和一些將領放回國。
后來,邵陵王率軍勤王,解臺城之圍,趙伯超在邵陵王麾下作戰,知道這李笠得了鄱陽王世子任用,且立下大功,又得皇太子些許看重。
如今皇太子登基成了新君,李笠的前途好像不錯,所以,他能不招惹就不招惹,免得給自己樹敵。
然而此次攻打延陵,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必敗,所以趙伯超只想著如何在大潰敗中安全后撤。
正思索間,卻聽蕭淵藻發話:“敵軍兵力眾多,我軍須先取延陵,然后以城池為依托,和來犯之敵交鋒,所以,需先攻城。”
不等李笠說話,蕭淵藻直接下令:“我意已決,先攻城,兩日之內拿下延陵,然后與逆...”
“這不可能!”李笠打斷了蕭淵藻的話,“我軍...”
“放肆!本帥說話,你竟敢打斷!”蕭淵藻高聲呵斥著,“大膽李笠,你以為你是誰?膽敢在此放肆!”
趙伯超見這一老一少居然吵起來,驚訝之余,卻不打算去勸和,反正他和這兩人沒什么交情,就算打出人命,也不管他的事。
當然,裝模作樣勸一勸是必須的,不過是說幾句話而已。
然而,他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,見眼前這兩位吵起來,不由得一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