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張轱轆等人要考慮的問題。
他們對于魏國朝廷,并沒有什么感情,同理,對于梁國朝廷,也沒有什么感情,闕南李家,對他們及親朋好,所以感激涕零。
鄱陽李笠對他們也不錯,所以他們愿意為李笠赴湯蹈火。
問題是一旦闕南李義孫碰到了鄱陽李笠,這下就麻煩了。
“想什么呢,闕南諸軍防的是東賊,如何需要李郎南下,防梁軍?”
鄭原笑道,看著同伴,“郎主活捉侯逆一事,闕南那邊應該已經知道了,李郎不知高興成什么樣,真要和郎主碰上,怎么打得起來。”
他們交談說的是闕南方言,所以不怕被別人聽了去,所以有些不方便當眾說的話,現在也說出來。
李笠舍得花錢養部曲,而且訓練方式很特別,用各種器械來輔助部曲們針對性的練習腰力、臂力,腳力。
不僅要求人人會射箭,還得人人會游泳,且堅持游泳。
無論是在白石村東面河邊作場,還是在這里,都有水塘或者河流,讓部曲們練習游泳,并規定每日要游多少個來回。
長年累月這么練,許多人的體格都強健許多,加上魚肉管飽,飲食跟得上,所以,個個身材魁梧,無論是力氣還是耐力,都很強。
又會射箭、兵擊,按照‘高手’們的看法,這樣的部曲,一個個都是精兵的料子。
唯二不足,其一是沒怎么打過硬仗。
其二,沒有可靠的斥候隊伍。
沒打過硬仗的軍隊,成色未曾可知;沒有可靠斥候的軍隊,到了平原,一旦碰到騎兵眾多的對手,很容易被殲滅。
若把軍隊比做人,那么只有打過硬仗,才能把膽氣磨練出來,否則就可能是一個膽小怕事的大塊頭,光有力氣沒膽氣,一樣會被人欺負。
而斥候就如同人的耳目,一旦眼瞎了、耳聾了,一個瘦弱少年都能弄死這壯漢。
以‘高手們’的看法,郎主李笠把部曲練得不錯,但欠缺可靠的斥候隊伍,在江南這種丘陵、河流密集的地方作戰,倒不要緊。
一旦進入平原地區,對上騎兵眾多的東賊或者魏軍(西魏),己方很容易變成瞎子、聾子,稍不留神,就是被一戰殲滅的下場。
簡而言之,就是缺馬,五百騎兵看起來多,碰上北面兩國的主力軍隊,五百騎兵可能就是幾支斥候隊伍的數量而已。
騎馬的斥候,移動范圍很大,動輒數十里,己方騎兵不行,意味著無法驅逐敵軍斥候抵近窺探、襲擾。
也無法接近敵軍主力活動區域、刺探軍情,搞不清楚敵軍主力具體情況。
行軍時,若沒有斥候在十余里范圍外隨行警戒,極易被敵軍騎兵突襲,而己方將士來不及收縮防御。
因為長途行軍時,大多數人不可能著甲,若無充足時間準備,等敵人沖到眼前,再反應就已經晚了。
說著說著,韓熙拿出一個‘千里鏡’:“你們覺得,有這玩意,會不會好些?”
千里鏡,是一個可伸縮的銅管,其兩端裝著“玻璃”,能夠看到很遠的地方。
若在開闊地區,站在某個高地,憑借千里鏡,可以將周圍數里動靜看得清清楚楚。
“有比沒有好,不過我看懸。”鄭原接過千里鏡,望向遠處,頗為好奇:“這玩意,到底怎么做出來的,還真是..厲害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