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娘!這邊,這邊。”
魚塘邊,李安寧笑瞇瞇的走著,手里拿著剛摘的花,一蹦一跳,旁邊跟著個婢女,亦步亦趨,身后又跟著幾個人,當中一個,是趙孟娘。
今日李安寧鬧著要給娘一個驚喜,趙孟娘拗不過,便隨女兒來魚塘邊。
李笠三令五申,不許小家伙獨自在水邊玩耍,所以趙孟娘頗為緊張,即便跟著女兒的婢女會水性,她也不敢完全放心。
來到塘邊,李安寧接過婢女帶來的魚竿和一些工具,挽起袖子,開始折騰。
趙孟娘在一旁看著,看看女兒給她的‘驚喜’是什么。
李笠這兩年在鄱陽當官,她母女二人常伴身邊,所以李笠經常帶李安寧玩耍,譬如釣魚,又制作一些釣魚的小機關。
今日,李安寧就是要展示一下,阿耶教她的釣魚機關有多神奇。
機關名為“自動釣魚機”,顧名思義,能‘自動’釣魚。
小丫頭不要人幫,麻利的鼓搞起來,趙孟娘見了,只覺得高興:女兒還不到四歲,因為經常跟著阿耶玩耍,動手能力很強。
所謂的‘自動釣魚機’,她看得清楚:結構類似一個打水的桔槔,也就是李笠常說的杠桿。
兩根較粗的木杈并排插在地上,為支架。
一根竹竿為橫桿,其中間偏后距離開著孔,孔里穿著木棍,然后以木棍兩端為‘耳’,使得竹竿架在木杈上。
竹竿一端較短,尾部掛著小秤砣;長的一端指向魚塘,前端拴著魚線,魚線末端綁著掛有魚餌的魚鉤。
此時,竹竿尾部下墜,其前端翹起,李安寧扯著竹竿前端位置額外綁著的一根線,向下拽,讓竹竿變得水平。
這根線的末端是個鉤銷,鉤在地面插著的小竹棍頂部。
于是,竹竿保持著水平,李安寧把魚線末端的魚餌扔進水里,然后跑到趙孟娘這邊‘躲起來’。
岸上光禿禿,哪來的地方可以“躲”,趙孟娘見女兒‘認真躲藏’的樣子,忍住笑,也做出‘躲’的動作。
跟來的奴婢見狀,也只能裝模作樣的‘躲’。
大伙都看著水邊上魚線拴著的浮標。
魚塘里有很多魚,不一會,浮標附近水面就有氣泡冒出來,而浮標很快便微微顫抖——那是有魚在試探著咬水里的魚餌。
趙孟娘有些緊張,死死盯著浮標,卻見浮標猛地一沉...
水里的魚兒咬魚餌了,扯動魚線,于是竹竿微微‘點頭’,其前端細線的鉤銷下降,和插在地上的木棍‘脫鉤’。
于是,原本平衡的‘杠桿’失衡了。
竹竿末端的秤砣下墜,將竹竿猛地翹起,于是,水里咬鉤的魚被扯出水面,落在地上,不斷撲騰。
“釣上來了!”
李安寧歡呼著,猛地竄上前,趙孟娘趕緊跟上去,見女兒將巴掌大的魚兒抱在懷里、歡呼雀躍,臉上沾了水珠和泥點。
“娘,你看,釣上來了!”
“嗯,釣上來了,安寧真有本事。”趙孟娘夸獎著,蹲下,掏出手帕將女兒臉上的水珠和泥點擦掉,然后攬在懷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