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,從今往后,鄱陽出產的銅,會有多少拿來鑄大小佛像?給多少佛寺裝點門面?
銅是這么用的?鐵錢的弊病之深,朝廷又不是不知道,有銅不拿來銖錢恢復幣制、操練兵馬,拿來鑄佛像?
明明利國利民的大好事,怎么變了味?
皇帝為何如此行事,李笠大概猜得出來,那就是持續先帝一貫的政策,想要靠佛教穩定人心:
讓百姓忍耐現世的艱苦,忍了這一世,來世就能享福了。
也就是要達到所謂“維持社會穩定”之目的,那么,八十萬斤銅用來鑄造佛像,就是維穩的開支。
從這個角度來說,皇帝做的不能說錯,符合統治階層的共同利益。
所以滿朝文武的態度總體而言是默認,但李笠認為,這是飲鴆止渴。
佞佛的后果很嚴重,因為佛寺占據大量勞動力和田產,卻不繳納賦稅、承擔勞役,佛寺越多,國家的稅收和人力資源的流失就越多!
想到自己努力開源的結果,就是增加朝廷可支配的‘維穩資金’,各地佛寺有‘財政撥款’給佛像‘做保養’,李笠覺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費了。
努力白費了,那我努力還有什么意思?
他不知該說什么,總不能說:阿姨,我不想努力了!
“節下?”武祥見李笠面色鐵青,關切的問,李笠捏了捏鼻梁,實際是用手擋臉,以便讓表情恢復自然,畢竟左右還有許多人。
“沒事,我在想,齊國援軍眼睜睜看著我們,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破城,會是什么表情。”
李笠淡淡說著,心中那叫一個不爽。
自己殫精極慮擬定的策略,勞心勞力來身體力行,結果努力之后的收獲,低于預期太多。
武祥大概知道李笠這幾日睡不好的原因,也不多說。
他知道發小似乎下了決心要做一件大事,所以,大伙就挽起衣袖,大干一場。
鼓聲愈發急促,李笠的心跳也愈發急促,看著前方彭城,下定決心。
現在,他改主意了,什么聯齊西攻,什么攻破彭城會刺激齊國,都不重要了。
只有自己的前程,最重要。
現在,他要做一件大事,那就是“當眾行兇”。
如果把彭城,比喻為一個冷傲的冰山美人,可稱“彭城公主”。
如果把率軍南下、增援彭城的段韶,比喻為一個騎著白馬的王子,那么...
當白馬王子要救彭城公主,即將有情人終成眷屬時。
我,要當著你這個白馬王子以及眾多護衛的面,把“彭城公主”給辦了,讓有情人親眼目睹!
。。。。。。
“放箭,放箭!燒死他們!!”
呼喊聲中,彭城守軍射出大量火矢,將靠近城墻的梁軍戰船點燃,一張張高聳的船帆,本來就是很好的靶子,火矢射中之后,立刻燃起大火。
因為吹的是東南風,所以位于下風向的守軍,是在五十步距離上開始射火矢,只是射了三輪,就把梁軍戰船悉數點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