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迫把注意力集中在保護沿湖區域交通上,把更多的兵力分散在這些地區,于是乎,“蛋殼”就越來越薄了。
然后己方集中力量,就能突破其中一點,給對方一個驚喜。
。。。。。。
傍晚,泗水西畔垞城,城內火光大作,扮做齊兵的梁國騎兵,由北而來,入城后突襲公廨,然后四處點火,將這座齊軍據點攪得天翻地覆。
大量百姓向城外逃去,然而城外泗水碼頭處也亂成一鍋粥,大量從上游運來、要在垞城中轉的糧草等物資,如今已被大火吞沒。
沖天火光,和漫天晚霞相映成趣,驚慌失措的垞城守軍,四處救火的同時,還得提防梁軍的新一輪進攻。
喧囂聲中,垞城南郊造船場也燃起大火,工匠們四處逃散,大量剛造好的船只被人拖向泗水,然后往下游湖泊劃去。
堆積著大量木材的庫房、草棚,已經化作篝火堆,熊熊火光之中,許多驚慌失措的身影在晃動。
守衛造船場的齊兵雖然傷亡慘重,但還在負隅頑抗,依托角落的小院,與來襲梁軍對峙。
梁軍的目標并不是殺人,而是縱火、奪船,所以當造船場火勢再也無法控制之后,親臨現場督戰的武祥,下令撤軍。
號角聲中,先是城中放火的梁軍騎兵撤出城,徑直往南面造船場而來。
其次,在城外泗水碼頭作戰的梁兵,登船順流而下。
最后,襲擊造船場的梁兵,陸續退到岸邊,登船,離去。
整個過程井然有序,各部兵馬相互配合,十分熟練,一如在彭蠡湖區作戰時一樣。
武祥登船后,看著岸上沖天大火,又看看左右船只上興奮不已的部下,頗為滿意。
乘船出擊、登陸后襲擾各地,這種打法他們很熟悉,所以,此次出擊的重任,就由他們來承擔。
彭城周邊已成水泊,如同一個湖,被戲稱為“彭城湖”,那么,他們就把這里當做彭蠡湖,用老戰術,對付新敵人。
當年,他們清剿的是水寇,如今,對付的是齊軍,雖然兩者戰斗力天差地別,但戰術依舊適用。
船只陸續離岸,升起船帆,借著北風向南面彭城而去。
垞城位于彭城以北三十里,在泗水西畔,因為彭城周邊變成了“彭城湖”,所以垞城南郊成了泗水入“湖”口,為齊軍的造船場,以及糧草轉運點。
齊軍在此建造大量戰船,又有大量糧食等著裝車、走陸路去寒山北岸齊軍大營。
對方戒備森嚴,但防的是北面,所以武祥把己方騎兵用船運到別處登陸,迂回到垞城北邊。
然后水軍正面強攻,等齊軍注意力集中在南面時,南北同時發難,一戰破之。
他看著岸上大火,只覺心曠神怡,李笠交給他的出擊任務,如今順利完成。
就不知齊國皇帝得知垞城遇襲、大量船只糧草損失之后,會是何種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