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干很高,樹冠狹長,看上去仿佛兩只鵝毛插在地面。
其中一棵樹樹葉茂盛,另一棵樹卻無樹葉,只剩光禿禿、密密麻麻的樹枝。
樹下,有一人正在打坐,其人雙目緊閉,面容和藹,似乎已經..已經入定?
“雙樹...一枯一榮...”蕭妙淽捂著嘴喃喃,兩眼滿是震驚,王?也瞪大眼睛,只覺呼吸急促,不由自主喃喃:
“雙樹,一枯一榮..佛祖圓寂之地?”
經歷了豁然開朗的王?,本來心已經化作鳥雀飛上天空,現在見了佛祖圓寂的雙樹,只覺得全身都在顫抖,幾乎站不穩。
這也太,太..太震撼了!
任誰,剛從狹長的通道出來,當頭就撞見佛祖圓寂場景,怎能不震撼?
夫婦倆相互攙扶,加上隨從幫忙,好歹沒有跪下,而隨從們其實也震驚不已。
引路的僧人對訪客的表現很“滿意”,趕緊介紹:“二位檀越,這是雕像,莫要誤會。”
“雕像?”王?喃喃著,仔細看了看,發現確實是雕像,而且那兩棵樹也是..也是雕像?
樹下的人,其實還有一個,看上去,是一名老僧(雕像)和一名小沙彌(雕像)坐禪,不是佛祖圓寂的場景。
只不過老僧面向通道出口,小沙彌在旁邊、背對通道出口,不是很起眼,所以容易讓人產生錯覺。
但即便如此,這、這太不可思議了!
回首看去,自己走過的通道,其實長度也沒多長,也并不窄,只是因為兩側高墻遮光,以及灰黑墻面的影響,讓人覺得又窄又長。
再看看眼前這雙樹,王?只覺震撼:這寒山寺給人的感覺,比同泰寺可強多了!
隨后看清楚這庭院情形:除了中心位置的水池及池中雙樹,東、西各有一座佛塔,倒是常見的佛寺布局。
王?聽人說過,在天竺,佛寺是以佛塔為中心。
不過佛教入了中原后,因為許多富貴人家舍宅為寺,正廳為殿、后院為堂,所以中原的佛寺便以中原庭院樣式,漸漸變成以佛殿為中心,佛塔旁移。
“不知,佛殿在何處?”蕭妙淽發問,這寒山寺給她的感覺,確實是“令人震驚”,以至于她居然沒看到佛殿在哪里。
按道理,應該在中庭北側,可...
僧人向北一指:“檀越請看。”
夫婦倆定睛一看,卻見庭院正北臺階上有一建筑,可不就是佛殿?
但明明就在眼前,怎么方才他們沒看到?仿佛這大殿是突然出現一樣。
“兩位檀越,方才一定是只注意了這雙樹,所以才沒注意大殿...”
“有理,有道理!”王?不由得叫絕。
他們方才走在通道里,眼前只有一道光亮,正對著雙樹(假的樹)。
但雙樹雕像也不知是何物雕成,顏色很淺,所以在通道里看不清楚。
等到一出通道,眼前豁然開朗,人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這雙樹上,自然就忽略了雙樹后面、正北那高大的大殿。
寒山寺果然布局精妙,名不虛傳!
夫婦倆不約而同冒出這個念頭,對于大殿愈發期盼起來:也不知,殿里又是何種景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