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,小河北面一里,曠野中有些許昏暗火光,忽明忽暗的閃爍著,那是臨近熄滅的篝火,在天將亮前,綻放著最后的火焰。
在曠野里露營的齊兵,一人至少能有雙馬,所以行軍速度很快,且在曠野里露營時,各自分得很散,所以警戒范圍很大。
許多人頭枕空胡祿(圓筒形皮箭囊),漸漸地,有人聽到了胡祿中傳來的嗡嗡聲。
雖然聲音微弱,但經驗豐富的老兵還是能聽出來,這是馬蹄踩在地面所引起的震動,在胡祿引發的“共鳴”。
所以,有許多人騎馬過來了。
露營的齊兵們著甲入睡,個個枕戈待旦,發現“客人”來了,立刻爬起來,準備作戰。
這里是一處小河附近,齊兵分為兩股,各自休息。
一股于河北岸一里處草叢里露營,點起篝火,生怕不顯眼。
另一股在其西面的樹林中,不動聲色,漆黑的樹林里,沒有半點亮光。
梁軍騎兵似乎在西北邊,對方若摸黑過來,正常來說必然先過樹林。
然而夜襲隊伍肯定提防樹林里有暗哨,所以,會遠遠繞開樹林。
那么,當對方從樹林經過,就是林中伏兵沖出來的時候...么?
非也,大部分齊兵點著篝火露營,自己即是誘餌,也是獵人。
而樹林里只有少部分人,作為暗哨,提防來客先摸進樹林,然后東出施行夜襲。
齊兵們做好準備,牽著銜枚的坐騎,緩緩向南走,把滿是打了草結的北面遼闊野草叢,讓給來客。
野草茂盛,將兩股長草末端綁在一起,如拱門般,只要草束夠粗,可以將人絆倒。
雖然未必絆得住馬蹄,但加上適當布置的許多絆馬索,足以讓疾馳的騎兵來個人仰馬翻。
撤到河岸附近的齊兵,已近做好了上馬的準備,就等著沖來敵軍被“草結陣”弄得隊形大亂,他們好一舉將其沖散。
騎馬混戰,哪怕是在夜里,他們也不怕騎術低劣的南軍騎兵,對方在夜里混戰中的表現,必然好不到哪里去。
當然,來客有可能在河的南面過來,不過聚集在河邊的齊兵,也能做出有效應對。
然而就在“獵人們”屏氣息聲守株待兔時,獵犬們忽然咆哮起來。
“獵人們”并未攜帶獵犬出行,所以獵犬是被人的。
大量犬吠來自樹林西側,這沸騰的叫聲劃破了寧靜的夜空,讓齊兵們有些錯愕:
仿佛他們才是夜襲者,摸黑襲擊一處村落,結果村中守戶之犬紛紛叫起來,十分熱鬧。
樹林中傳來慘叫聲、呼喊聲,看樣子是樹林里的同伴被狗襲擊,咬得很慘。
可這些狗是怎么來的?怎么之前都沒聽到狗叫?
疑惑剛冒出來,河邊忽然綻放出火光,呼喊聲隨后響起。
卻是順流而下的一些梁兵,將一同漂下來的小竹排點燃,使其沿著河水漂過來。
竹排的竹子,其竹節似乎裝有易燃之物,所以燒起來火勢很猛,雖然不能對人構成傷害,但閃爍的火光,將河岸附近照亮。
南岸曠野里,冒出來一群黑影,緩緩靠近河邊,就著火光,在暗處對身處明處的齊兵放箭。
釋放“火竹排”的梁兵上了南岸,往同伴這邊跑來,齊兵不知虛實,沒有過河追擊,緩緩后退,退到火光照亮區域外。
準備上馬往東撤。
守株待兔打成這樣,讓齊軍將士有些郁悶,但也只能隨機應變,給來犯之敵以痛擊。
在黑燈瞎火的曠野里,騎兵沖打不起來,即便是騎馬摸黑趕路也不容易,他們要防梁兵徒步夜襲,方法就是拉開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