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間,可能都不能吃上像樣的飯菜,沒法好好睡覺,對方也是如此。
雙方都在熬,熬到對手頂不住,己方抓住機會就能決勝。
所以,軍中精銳必須膀大腰圓,有肚腩,這樣才熬得住,有時候一場大戰打下來,人輕個幾斤是很正常的。
若碰到難纏的對手,連續作戰數月,吃不好睡不好,人瘦一大圈,也不奇怪。
陳霸先年輕時地位卑微,是任人驅使的小吏,受盡人間冷暖,吃盡苦頭,歷經不少磨難才有今天的成就,但兒子卻不同。
陳昌出生之后,家中生活頗為寬松,沒有經歷過苦日子。
所以,有時陳霸先說的經驗教訓,兒子不能理解,甚至覺得匪夷所思。
譬如,兒子總以為別人對自己客客氣氣就是應該的,所以為人處世有些“愣”。
鼓聲大作,前方廝殺聲愈發喧囂,陳霸先仔細看了看,沒見前方督將揮舞旗號告急,便把注意力轉回兒子。
見兒子在看陣外那些游蕩的敵騎,他問:“你看得出,他們想干什么?”
“他們,在...在撩撥我軍騎兵出擊?”陳昌有些不確定的說,陳霸先點點頭:“對,他們想仗著馬多,消耗我軍騎兵馬力。”
陳昌有些不信,不過父親打了幾十年的仗,想來不會判斷錯。
“道理,和消耗兵卒的力氣也是一樣的。”陳霸先語氣平靜,但心中不平靜,他隱約覺得,己方的作戰節奏開始亂了。
這不是個好兆頭。
他用千里鏡仔細觀察過中軍和右翼軍陣的旗號變換,也仔細聽了鼓聲、號角聲,發現友軍各批次軍隊調動的次數漸漸頻繁,且命令變換也較多。
作戰節奏加快,而且是被動加快,那么接下來,就會亂。
王僧辯是沙場宿將,麾下將領也都是久經戰陣,所以不至于指揮失靈。
唯一的可能,就是齊軍把進攻重點放在己方的中軍和右翼,持續不斷的進攻和各種襲擾,讓北荊州軍覺得吃力了。
現在還是中午,這么耗下去,到了傍晚,恐怕北荊州軍將士們會很疲勞。
這是陳霸先的判斷,雖然沒有證據,但他根據多年征戰的經驗,做出了初步判斷。
他立刻下令本陣將士加強攻勢,擠壓齊軍右翼,緩解己方右翼和中軍的負擔,而不是等中軍下令,他這邊才有動作。
雖然北荊州軍的將士,對出身嶺表的兵卒多有嘲諷,陳霸先對此也很不爽,但緊要關頭孰輕孰重,他還是分得清的。
陳昌卻看不出個所以然來,見兩軍對陣打了半天,步陣還是“擠來擠去”,騎兵則不斷相互追逐、游蕩,搞不好今天都分不出勝負,只覺無趣得很。
在他印象里,打仗應該是這樣:一員猛將率領精銳騎兵撞入敵陣、勢不可擋,導致敵陣很快潰散,于是己方將士掩殺過去,戰斗一個時辰內就結束。
正琢磨間,見父親用千里鏡看著東面(梁軍大陣右翼),一動不動,面色凝重,他也拿起千里鏡,看過去。
卻見東面塵土大作,似乎有不少敵軍騎兵繞過龜背山,要對己方右翼的側面有所動作。
陳昌覺得納悶:都試探了一個上午了,你們還能干什么?那里,可有許多道鐵絲網護著,你們沖不動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