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僧辯侍奉蕭繹多年,知道蕭繹的品行:對方素來親近文人、看不起武人,為人刻薄寡恩、自視甚高,猜忌心極強,眼里容不得沙子。
此次慘敗,蕭繹顏面掃地,暴怒之下,定然不會放過他。
他若活著回去,只會自取其辱。
若投降齊國,則會連累家人,畢竟他還有弟弟和兒子,在朝為官,若他投降了,蕭繹不會放過王家的。
只有死在這里,死在戰場上,“力戰而死”,對他,對他家人,才是最好的結局。
旁邊,年輕的王頒守在父親身邊,雖然面色慘白,但一臉決絕。
父親讓他走,他不走,硬是留下來。
因為他不能讓父親戰死沙場時,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。
王頒認為自己有許多兄弟,所以,就由他,陪著父親走黃泉路。
讓他丟下父親不管自己逃命,做不到,也沒臉回去見人。
號角聲起,此起彼伏,尖銳而凄厲,王僧辯循聲望去,卻聽得這些號角聲來自齊軍中軍處。
那里旌旗招展,想來齊帝就在當中。
只是這號角聲,聽起來像是...收兵?
王僧辯和部將們有些奇怪,如今他們兵敗如山倒,齊軍正是乘勝追擊的時候,收兵做什么?
東面傳來鼓聲,那是據守龜背山垂死掙扎的杜龕所部殘兵,向岌岌可危的中軍發來信號。
信號是什么意思?
擂鼓...擂鼓再戰?
卻見大量齊兵后撤,看樣子,是在重新布陣。
王僧辯心中一動:如此一來,意味著...
“父親,東邊,東邊!!”用千里鏡觀察東面的王頒呼喊起來,聲音帶著顫抖,以及喜悅。
王僧辯拿起千里鏡,向東看去,瞳孔一縮。
東邊,地平線上,塵土大作。
無數騎兵,出現在地平線上。
騎兵越來越近,不用千里鏡,都能看到對方的動靜。
看上去,大概能有兩三千騎,可在陷入絕望1人們眼中,那就是密密麻麻的騎兵,幾乎把東邊的地平線都擋住了。
王僧辯再用千里鏡仔細看去,騎兵打出的旗號,以及那特征明顯的“漏斗盔”,表明了對方的身份。
“徐、徐、徐...是徐州軍,是徐州軍來了!”有人歡呼起來,帶著哭腔。
須臾,歡呼聲如潮響起,那是絕望的將士見到意料之外的援軍后,發自內心的歡呼和哭喊。
“徐州軍來了!援軍來了,援軍來了!!”
歡呼聲震動四方,潰逃中的梁軍將士,被歡呼聲驚醒,隨后發現追兵沒跟上來,跑著跑著漸漸放慢步伐。
他們看向東邊,看到了東邊地平線上出現的騎兵,那仿佛無邊無際的騎兵。
先是難以置信,然后是震驚,接著是狂喜,歡呼雀躍:“援軍來了,援軍來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