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樣的戰術,可能出現么?
李笠看著列陣完畢的演練隊伍。
他花了那么多錢練兵,練出來的兵和將,就一定要是最“專業”的,步兵也好,騎兵也罷,以及兵器、鎧甲和各類軍械。
要對得起花出去的無數錢糧。
哨聲響起,演練開始,李笠瞪大眼睛,看著自己的兵發動進攻。
。。。。。。
夜,巡城的李笠,登上一處巡鋪的望火樓,看著東面那火光通明的不夜坊、如意坊及常樂坊方向,頗有感觸。
寒山的夜,能有燈火璀璨如繁星的地方,一處是寒山堰附近的作場區和港區,一處是城東的“商業區”。
其他住宅區,到了晚上,總體上來說都是一片漆黑。
夜生活在古代和大多數平民無關,別的不說,就說大規模照明(相對而言)的成本,就不是尋常人家可以承擔的。
而寒山因為可以獲取廉價的大量煤炭,所以能夠制備煤氣,然后以煤氣燈照明,大規模照明成本相對較低。
于是,相繼有了不夜坊、如意坊、常樂坊這種通宵經營的娛樂場所,即便是一般人,也能花錢在里面通宵達旦尋歡作樂。
當然,根據消費不同,能享受的服務和快樂各有不同。
但即便是囊中羞澀的人,也能在這三個坊里獲得一席之地,那就是在擁有“長明燈”的書棚看書。
書可以在書攤那里租,也可以自己帶去。
這是給貧寒學子的福利待遇,讓滿是銅臭味的三坊散發些許“文學氣息”。
李笠收回視線,問值守的巡役:“家里幾口人?”
“六、六口...”那巡役是個中年人,有些緊張,李笠笑起來:“都安頓好了?住在哪里?”
“住下了,就在役坊里。”
“住得如何?飲食習慣么?”
“住得好,吃得好,可好了...”中年人漸漸放松,因為李笠一直笑瞇瞇的,沒有絲毫“官威”。
兩人聊著聊著,聊到中年人的經歷。
中年人姓王名順,淮南鐘離人,上無父母,和內人拉扯著四個子女。
之前一家六口依附在一個莊園,給莊園主干活,什么活都干,年幼的子女也得去割草、拾柴干雜務。
一年忙到頭,累得不行,卻也只能勉強果腹。
后來,主家的惡仆開始給他們下套,想讓他們借債周轉,于是利滾利欠下幾輩子都還不完的錢,最后就會被迫賣身為奴。
王順見情況不對,硬著頭皮帶家人離開鐘離,勉強湊夠了船費,往傳聞中每天都有“今日招工、男女不限、待遇從優”的徐州寒山而來。
來到寒山,發現這里果然到處都在招工,內人要帶著四個子女,沒法去干活,于是王順去做工。
但他種了一輩子地,不太會在作場里干活,見著轟鳴的機器就害怕,換了好幾個東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