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旦交易出問題,擔保人會負責賠償損失。
建康的交易市場,就有這樣的人或商家,用過硬的信譽來擔保。
擔保在交易市場里進行的各種交易,以及貨物在不同人之間的各種轉手,可以在紙面上進行。
最后交割的時候,最終買主和賣主都能憑借交易單,拿到錢或者貨。
擔保人(擔保商)還擔保交易市場對貨物的定品,一旦買主拿到貨,發現實際情況有出入,可以申請“仲裁”。
仲裁結果若是貨物的定品低于實際成色,信用擔保人會進行賠償。
畢雋仔細打聽過,且交易市場也廣泛宣傳,在交易市場為貨物定品的駔儈,多有建康城里有名豪商的掌柜或者老手(兼職)。
而為交易市場的交易過程以及貨物定品進行信用擔保的人,要么來自商譽極佳的豪商,要么是那些信譽極佳的大寺廟。
這些人或豪商、大寺廟,都能通過為交易市場的貨物定品,以及提供信用擔保,根據交易額,獲取不菲的利潤。
再加上主持、參與競價交易的駔儈也有“提成”,所以,新稅制實行數月以來,越來越多的人,發現這新制度的好處。
發現只要參與、適應這個新制度,所有人都能在一個相對公平、公開的秩序下,體面的賺大錢。
而官府不需要巧立名目來征收各種雜稅,就能從這新稅制里獲取遠超往日的商稅,還不會激起民怨,可謂皆大歡喜。
所以,當交易市場“開業”后,大戶們開始適應新規矩,嘗試掌握新的游戲規則,并漸漸沉迷其中。
人們預想之中的各種鬧事、沖擊事件,并未出現。
那些因為新稅制實行而利益受到極大損害的大戶們,在反抗無用之后,驚覺只要適應這套制度、掌握規則之后,可以通過這套制度,獲取比往日更多好處。
于是,反對的聲音雖然還有,但已經是有氣無力了。
畢雋覺得,比起剛開始嚴格征收關津稅時,那些大戶們聲嘶力竭般的呼喊,現在的喊聲,更像是反抗不能后,半推半就的呻吟。
宛若家境優渥的女郎,被一個突然闖入莊園的賊人連帶家產一道強占,淪為小妾。
悲痛欲絕之下,女郎沒膽尋死,又無法反抗。
卻驚覺對方居然年輕英俊,才藝出眾,且出身名門,家中良田千頃,累世官宦,長輩多有在朝為官者,門生故吏遍天下。
所以,既然木已成舟,就不如從了對方,哪怕只是做妾。
娘家人有了這層關系,雞犬升天,自己每日伺候瀟灑郎君,也快意非常。
只不過礙于臉面,每次被郎君推倒之際,女郎便半推半就,喊上幾聲罷了。
畢雋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交易市場,忽然冒出個疑問:
朝廷調彭城公回京城任職,到底是讓彭城公回來監稅,還是回來經營產業、貨殖生利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