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漫天叫價,然后坐地還錢。
攛掇皇帝去淮北蘭陵,以此嚇得群臣以為他要挾持皇帝、意圖謀反,極力勸阻又不好明說的情況下,不得不妥協,答應彭城公接下來要做的事。
所以,王?才不急,就當看戲好了。
。。。。。。
“什么?太后還在猶豫!這是怎么回事?”
“莫非皇帝和太后,被彭城公挾持了?彭城公要謀反?”
王?情急之下脫口而出,頭發花白的王沖卻沒回答,父子倆此時在建康私第書房交談。
“父親,這、這怎么行,這不可能的!皇帝怎么能去淮北巡視。”
王沖嘆了口氣:“所以,江夏王態度堅決,絕不同意,其他宰輔亦是如此。”
“既不支持陛下冒險去淮北,更不會同意陛下御駕親征。”
王?問:“那,太后到底怎么了?”
消息一向靈通的王沖,沒有立刻回答。
過了一會,反問:“你認為,太后會看不出風險?”
這個問題,明擺著太后可能有所考慮,然而王?想不通,太后不可能看不出皇帝去淮北的風險,還能有什么好猶豫的?
皇帝過了長江,隨時都有能被徐州軍挾持,王?想了想,再問:“父親可是聽到了什么風聲?”
王沖卻說:“彭城公并未隔絕內外,總總跡象表明,皇帝和太后,在宮里也沒被挾持。”
“如果彭城公要謀反,挾持陛下、太后離開建康,你覺得,還需要這么麻煩?”
王?搖搖頭,王沖又說:“彭城公掌握宮禁,若有心,突然挾持天子、太后出城,由石頭津過江,與此同時,徐州軍南下接應,誰能防得住?”
“他會不會謀反,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,他若要謀反,不會多此一舉。”
“那父親的意思...”
“你或許認為,彭城公是漫天叫價、坐地還錢,別有所圖。”
“是,孩兒以為當是如此,只是不知彭城公能圖什么。”
“你有沒有想過,若是以去蘭陵為名,趁機北伐,讓皇帝來個御駕親征呢?”
王?覺得父親的猜測太過于夸張:“這怎么可能,宰輔們不會同意的。”
“若小打小鬧,徐州軍隨便找個理由就能開戰,攻下齊國幾座城,賺些軍功,彭城公何苦為此在朝堂上如市儈般討價還價?”
“若大打,全取河南,光徐州軍可不行,需要再次調動沔北、淮西官軍,可距離上次兵敗才幾年?宰輔們怎么會同意,也不可能討價還價。”
王沖反問:“上次?上次徐州軍可是偏師,這次,若彭城公主導北伐,帶著天子御駕親征,你覺得呢?要知道,上次,徐州軍可沒敗。”
“若說別的事,彭城公在朝中并無根基,甚至連附和、助威的幫手沒有,憑什么和宰輔們討價還價?”
“但說到打仗,彭城公可沒打過敗仗,甚至還攻入過鄴城,十余年來戰功赫赫,若說到打仗,誰說得過他?”
“如今秋水漸漲,又臨近收獲時節,北伐,再合適不過。”
“彭城公若以給皇帝立威為名,鼓動御駕親征,攻下河南部分州郡,或者攻下青州地區....也不是不可能。”
“若是取青州,泰山羊氏子弟,恐怕會極力贊成,給彭城公吶喊助威。”
王?聽到這里,還是覺得奇怪:“對于太后而言,沒必要讓皇帝冒著被挾持的風險,去立這種威呀?”
王沖敲了敲書案:“所以問題就在這里,面對宰輔們的勸諫,太后應當順水推舟,否定彭城公的提議,可現在,為何會猶豫呢?”
“對于太后而言,保證皇帝的安全是最重要的,既要防宗室,也得防外臣,那么,明知皇帝離開建康去淮北,有被挾持的危險,卻還是...”
“到底,彭城公,給了太后什么保證,或者威脅,才讓太后面對宰輔們的激烈反對,竟然還在猶豫?”
父親一番分析,讓王?越發覺得好奇:彭城公到底想干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