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后有些緊張:“然后呢?”
李笠回答:“那道人說,須得九名幼童為引,讓我把村里小孩帶來,便可施法,施法之后,為引之人不會有事。”
“微臣當時思念亡父,沒有多想,便回村中,想將幾名伙伴帶過來。”
“但很快便想明白了:這是人拐子,要拐孩童,其人必有同伙,待得微臣帶伙伴過來,就要一并拐了去。”
“于是找到里司,里司帶青壯隨微臣去捉那道人,但那道人已經不知去向,之后再未現身。”
太后聽到這里,和其他人一樣,松了口氣:原來如此!
李笠將手中的紙放好,發表看法:
“微臣以為,世間多有妖人,會一些匪夷所思的妖術,微臣當年所見,或許,不是人拐子,而是邪道。”
“他或許會妖法,能煉成人體,但是,并非其人所說,能讓死者復生,而是...”
李笠拍了拍卷宗:“而是,以活人煉成某種妖怪,行鬼魅之事。”
這么一說,愈發讓巫蠱案顯得滲人,太后想起官員稟報的那個半身著甲骷髏,只覺身上有些冷。
又想到一些往事。
大同初年,江州鄱陽有妖道鮮于琛作亂,攻破縣城,殺害官員。
后來,又有江州安成劉敬躬作亂,同樣是以妖術迷惑人心,亂兵一度席卷大半江州地界,兵圍南昌。
這兩個妖人及其信徒雖然旋即被官軍剿滅,但難免有余黨茍且偷生,那么,彭城公少時碰到妖道,不足為奇。
太后心中感慨:彭城公的經歷,說明世間確實有妖術啊!
果然是有妖道作祟!要以妖法,害我兒性命!
而蕭大款心驚之余,不由得瞥了一眼李笠,心中冒出一個念頭:
莫非,你是幕后主謀?
這不是不可能,但正是因為如此,才不可能。
他想了想,認為李笠沒必要自己跳出來,編個故事擾亂人心,因為根本沒必要,所以...
所以逆賊果真會妖術,這、這誰能擋得住?
李笠看著眼前眾人神色各異,自己則不動聲色。
他所以親自冒險行事,就是要把即將澄清的水再次攪渾。
毫無疑問,他特地說起“往事”,會讓人懷疑動機,進而懷疑他是巫蠱案的幕后主謀。
但懷疑之懷疑,就是“負負得正”。
且不說藩王,其他能做到宰輔一級的官員,個個都是人精,人精的特點就是容易過度聯想,所以,“君子可欺之以方”。
而只有他親自“現身說法”,才能把太后嚇得心驚膽戰,才能把水攪得更渾。
因為這個時代,神鬼之說深入人心,聞所未聞的“人體煉成陣”,足以挑動人們的好奇心。
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恐懼。
人一旦害怕,就容易應對失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