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傷亡不會小,再這樣下去,可不妙。
彭均看向中軍,中軍也已陷入苦戰,
而右翼,齊軍步騎同樣發動強攻,大量輕騎繞著步陣騎射,箭如雨下,落在梁軍步陣之中。
但己方將士持續反擊,以重甲長矛兵在外,努力維持著陣型完整,弓箭手們冒著箭雨,不停放箭,不讓敵騎從容靠近。
步弓射程比騎弓遠,可騎射的敵軍不需要準確瞄準,只需對著人群放箭即可,對射之下,傷亡難以避免。
戰事不利,搞不好,打到后面,左、中、右會同時崩潰。
彭均默默地注視著前線戰局,盡量讓自己冷靜,思考著對策。
他還有預備隊,可以作為增援投入作戰,但是,預備隊不能太早用完,否則無力應對齊軍的后手。
齊軍主將徐顯秀的情況,他大概摸清楚了:此人是一名老將,據說當年就在魏國權臣爾朱榮麾下效命。
這位打了幾十年的仗,即便在齊國不是第一流的名將,也是成了精的老虎。
彭均判斷,如今一開戰,對方的攻勢就很猛,不太可能是單純的猛攻。
或許,對方的目的,就是迫使他將手頭的預備隊都盡快用上,以至于到了后面,無力應對齊軍的突然發力,堵不住戰線漏洞。
可如果不舍得增兵,萬一前線頂不住,怎么辦?
殺聲震天,彭均聽著動靜,回想戰前自己對各部兵馬的校閱,他認為,目前,前線諸軍未到極限。
所以,沒必要那么快把所有的預備隊都壓上去。
掏出懷表,看了看時間,彭均認為,前線諸軍,將士體力尚有不少“盈余”,所以,真的要冷靜。
時間流逝,殺聲震天的戰場上,形勢漸漸出現變化:奮力猛攻的齊軍,因為一直無法真正撼動梁軍各陣,所以攻勢開始減弱。
隨后,梁軍的反擊來了。
梁軍右翼,常皓判斷敵軍攻勢減弱不是詐敗,毫不猶豫將休息了一陣的騎兵派出去,發動沖鋒。
因為己方并未布在陣中布設鐵絲網,而是靠長矛兵結陣硬抗,所以騎兵出擊十分順暢,而且動作迅速,直接將力竭的敵軍步騎擊退。
而更加血腥的戰斗在中路上演,浴血奮戰的江州子弟兵,在付出大量傷亡的情況下,成功抵御當面敵軍步騎的反復沖鋒,
隨后,雷預派出蓄勢已久的騎兵發動反攻。
但反攻的梁騎,又被齊軍臨時布設的鹿角防御墻阻擋,齊軍步兵隨后從兩翼夾擊,擠壓著梁騎的活動空間,使其無法從容動起來。
梁軍騎兵下馬,展開步戰,正難分勝負之際,增援的騎兵趕到,將齊兵擊退。
但橫貫在面前的鹿角防御墻,成了他們向前突進最大的障礙,雷預調兵對這堵“墻”發動進攻,卻被增援的齊兵所阻。
對方投入了預備隊,數量很多,血戰之下,梁軍敗退,戰線又被堆回梁軍反擊前被圍攻的位置。
此時,梁軍中軍(前軍)已拉起鐵絲網,作為防御墻,抵御齊軍圍攻。
身披重甲的齊兵手持大斧、大刀,在己方弓箭手的掩護下,奮力破壞著鐵絲網。
手頭已無多余兵力可用的雷預,看看左右,從左右眼中看到了哀求:求援,向后軍求援啊!
打了半天的仗,對方不斷有援兵助戰,而己方一直未有增援,體力消耗很大。
如同一個打兩個,將士們陷入苦戰,感覺快撐不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