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五搖搖頭:“你聽他們鬼扯!他們就是騙人,我仔細跟馬貨郎打聽過了...”
“廂兵不是兵,就是官府雇傭無業游民,組織起來干活,修橋補路,搭建房屋,或者看守庫房...”
“城里,公廨張榜招募廂兵,連同家屬,包吃住,至于美人...皇帝哪里看得上民女喲!”
“我問得很清楚,作廂兵,好過在這里給人做牛做馬,還得讓你去陪人困覺!”
羅巧娘只是覺得不放心:“這、這,萬一半路,被人截了,如何是好?萬一進城了,公廨不招廂兵了,如何是好?”
“萬一公廨里的人,騙人,把我們騙到別處去,如何是好?”
“你放心,我已經和姜大網商量好了,兩家一同去,就等明日,商隊從附近經過...”
孫五低聲將自己的謀劃和內人交代起來。
日子過不下去了,他們不能等死,所以必須找一條出路。
這條出路,就是去城里應募,做廂兵。
孫五和羅巧娘,都是苦命人,十余年前,侯景作亂時,孫五和家人逃難,遇到潰兵,倒了霉,孫五就成了孤兒。
他四處流浪,后來投入一個莊園,當了僮仆。
碰到了時為婢女的羅巧娘,也許是有緣,一來二往,看對了眼。
羅巧娘長得清秀,某日被醉酒的郎主占了,眼見著要成為侍妾,但主母不依不饒,讓人把羅巧娘關起來,準備賣掉。
孫五救下羅巧娘,逃離莊園,兩個苦命人自己結為夫婦,要一起度過余生。
輾轉了兩三年,羅巧娘有了身孕,夫婦倆便到這距離吳縣不算遠的莊園做田客,而管事的明顯看中羅巧娘的樣貌,才同意收他夫婦為田客。
當時羅巧娘是孕婦,所以那曲管事便沒動手,不過現在..
現在,對方就以來年能否繼續種地作要挾,要挾羅巧娘去其家中“干幾日活”,其實就是“暖床”。
孫五知道,若內人真的從了,這只是開始,那曲管事不會放過羅巧娘,必然隔三差五,就要羅巧娘去家中“干活”。
這樣的日子,他可不想過,而且,莊園的日子也不好過了。
“官府開始檢籍、檢地,公廨的吏員們,之前不就來這里丈量土地了?呵呵...”孫五說到這里,笑起來。
“從明年起,這里的地,要足額向官府繳納租賦,那么,這多交的租賦,到最后,必然轉到我們這些田客身上。”
“本來做田客的收成就少,在這么折騰,日子還能過下去?不如去做廂兵,廂兵是真的包吃包住...”
孫五所說的“道理”,一半是那販貨的馬貨郎跟他說的,一半,是他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,自己琢磨出來的。
“我覺著吧,如今,官府就是和這些大戶爭奪田客,大戶們開的工錢,以前是每日二十文,往后,會變成十文,少一半。”
“而官府,招募廂兵,等于是用每日三十文工錢,還包吃住,從大戶們這里挖墻腳。”
“所以,你別看曲管事還是擺出一張臭臉,其實,他心虛得很,莊園里的田客,不會爭著來年種地,而是...而是去給官府當廂兵!”
羅巧娘聽了良人所說,只覺難以置信,如果有得選,她當然不想去曲管事家中“干活”,可去給官府干活...
比起大戶們的管事,官府的那些官吏,心不是更黑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