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沒什么大不了的,名字要獨特,這樣才好記。”曹欽用筷子點了點碗里的菜,“鰒魚(即后世所稱鮑魚)、干貝、魚肚、牛筋、魚膠、瑤柱、羊肘、蹄筋、雞脯、鱉裙...”
“這些精選的食材,放入一壇,用高湯來燉,各料互為滲透,味中有味,吃起來軟嫩柔潤,濃郁葷香,又葷而不膩...”
“菜好吃,湯好喝,誰聞到了都要垂涎三尺,如何不能叫‘佛跳墻’?”
小妾吃了自己面前碗里的菜,覺得確實味道不錯,好奇不已:“萬一找不到其中一些食材呢?”
“‘佛跳墻’的用料,是活的,可以調整,但前提是食材之間,味道不能相沖...這很有講究,不然,也不會定下這些用料了。”
曹欽說到這里,小小的炫耀了一下:“據說,這是當今天子潛邸時,琢磨出來的菜譜,可不簡單。”
“是天子琢磨出來的?”小妾愈發驚訝,曹欽點點頭:“據說是,不過只在府里待客用,因為確實好吃,便慢慢有人學了去,去年,寒山有食肆便拿這道菜當招牌菜。”
“不過,因為佛跳墻做起來十分耗時,得用文火燉許久,所以要提前訂,可即便如此,在寒山,能做好佛跳墻這道菜的食肆,不愁食客不來。”
說到徐州寒山,小妾問:“那我們何時回去?”
“快了,馬買了不少,該帶回去了。”
“可這樣一路上....也不容易吧?”
小妾跟了曹欽幾年,知道說話要注意分寸,一如水上人家不能輕易說“沉”或者“翻”那樣。
“肯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,就怕有賊半路殺人越貨。”曹欽一臉輕松的說著。
但心里并不輕松:到齊國販馬回南方,可不容易。
首先是買,買到之后還得平安將馬帶回楚國。
兩國以黃河為界,雖然如今停了戰事,互開邊市,但往來黃河兩岸多有不便,他們這些楚國商賈在齊國販馬,很容易被人盯上。
所以,最好的辦法,就是在齊國找個權貴當靠山,有權貴庇護,買馬方便許多,回去時,沿途的豺狼虎豹,才會收斂一些。
而能搭上和士開這個權貴,更能保證安全,所以即便為此付出了極大地代價(錢財方面),曹欽依舊認為劃得來。
但即便如此,也得抖起精神,帶著馬匹南下途中,就怕某晚遇襲,人被殺光,馬被搶光。
不過,一切的辛苦都很值得,他們為了給朝廷販馬所受的磨難,是有豐厚回報的。
陛下興馬政,重金求良馬,他們只要把良馬販賣回去,獲利頗豐。
但僅僅是為了錢,不至于讓曹欽這樣的商賈如此頻繁冒險。
給家族以及自己的后代謀個前程,才是最重要的。
美味的菜肴“佛跳墻”,據說能引得佛祖翻墻來嘗一口,故而有此名。
而實實在在的前途,才是他們這些商賈,不惜“跳墻”也要到齊國販馬的原因。
曹欽感慨著:“陛下勵精圖治,又年富力強,想來,統一天下指日可待,等到將來天下太平、不打仗了,我們這些商賈,再想立大功,可不容易。”
“而現在,能給朝廷帶回去數十、上百匹良馬,可是大功一件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