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陰,入冬后的第一場雪,來得有些猛烈,雖然是中午,但天空一片昏暗,雪花飛舞,北風冷冽。
風吹在窗戶上,發出些許動靜,使得李笠下意識望向窗口。
鑲嵌著許多玻璃的窗戶,能在防風的同時,保證透光度,但是因為天色昏暗,所以房間里還是點起了煤氣燈。
煤氣燈的光芒,讓房間變得明亮起來,李笠收回視線,看向眼前書架。
書架為活動書架,雖然占據了一堵墻的位置,卻可以沿著軌道前后移動,露出后面同樣大小的其他書架。
書架上的書,放得滿滿當當,李笠走到書架前,伸手拿出一本,翻看起來。
書名《軍事后勤知識》(上),很厚,不僅有文字,還有示意圖,講述的是軍事行動中,后勤保障的各項知識,以及注意事項。
此書有目錄,分章節,由淺入深,向讀者介紹相關內容。
佐以示意圖,以及大量的數據表格,可以讓讀者通過認真閱讀,了解軍事后勤保障的各個環節,以及基本的實施方法。
學了理論,再佐以數年的基層實踐,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,就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能。
一個從未接觸過軍事后勤的人,只要識字,在軍校經過學習和實踐,數年內,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初級軍需官。
若按傳統的方式,要具備如此能力,得先跟著軍吏做事,跑腿、打下手,悶頭做事,做個幾年。
“態度端正”了,“師傅”才會開始教授真本事。
譬如教算數(這個時代是籌算),教寫字,教如何調配人力、物力,教如何管人,
再熬個幾年,基本掌握相關知識,才算是出師。
這種“傳統培養方式”,類似師傅帶徒弟的學徒制,和軍校教育的差別,以廚藝來作比較,等于廚藝學校收學費培訓學生與大廚帶徒弟出師的區別。
李笠將書放回書架,看著琳瑯滿目的書籍,十分滿意。
這些書籍,都是軍校的教材,記錄著各類軍事知識,若是以往,可作為將門的家傳絕學。
包括后勤保障、運輸,行軍、扎營的知識和注意事項,如何開展偵查以及反偵察,各類戰術、陣型的使用等等,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。
各級軍校以此為教材,對學員進行培訓,培訓合格的學員,再到基層帶兵實踐,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,就能成為合格的初級、中級軍官。
然后在戰爭中成長,只要能活下來,并善于總結、歸納實戰中的各種經驗教訓,或者進行下一級的深造,這些軍官之中,就會誕生高級指揮人才。
所謂高級指揮人才,指的是能駕馭數萬乃至十余萬大軍協同作戰的將領,即所謂“帥才”。
這樣的人,只有極少部分是無師自通的天才,絕大部分,都是從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宿將。
其大軍團作戰級別的指揮能力,是血和淚浸泡出來的。
若想僅憑學校教育就教出如此人才,那是妄想,但必要的理論學習,是培養高級指揮人才的辦法之一。
因為有些苦和經驗教訓,不需要親自經歷;有些心得,并不是必須自己經歷后才能總結。
大量的軍事知識和經驗,不需要通過時間來積累,有了系統化的教育,就可以實現知識的傳承,可以縮短一個人成才所需的時間。
然而,各級軍校出現后,想要短時間內將軍隊改造成功,那是妄想。
因為這個時代,“傳統”軍隊特點是部曲制大行其道,軍隊的真正戰斗力,是各級將領的部曲私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