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,花園里,李笠走在小道上,邊走邊看一張紙。
紙上所寫內容,是來自鄴城的消息匯總,因為有“飛鴿傳書”,所以消息的及時性不錯。
現在,李笠就被一條消息給吸引:
齊國趙郡王高睿,彈劾權臣和士開未果,自己反倒被對方倒打一耙,于是在一日入宮后,被弄死了。
距離高湛駕崩,才過了三個月。
事情果然如祖珽預料的那樣,宗室藩王(趙郡王高睿)對和士開發動的“進攻”,根本就傷不到“目標”,自己反而要倒霉。
原因,自然是和士開有姘頭胡太后做后盾,直接左右未成年皇帝的意志,動用皇權對高睿施行“必殺一擊”。
他收起紙,看著眼前的風和日麗,有些唏噓。
幾年前,還是梁國時,梁軍進攻河南,梁森率徐州軍渡河進入河北,齊國趙郡王高睿率軍攔截。
雖然高睿打了大敗仗,十分狼狽,但其實已經盡力了。
畢竟梁森手里有神兵利器,齊軍根本就打不贏那一場仗。
現在,高睿處于公心,為(齊)國鋤奸不成,反受其害,就事論事,李笠佩服對方:
明知必敗,卻如飛蛾撲火般發動一次必死的進攻。
因為奸臣和皇帝捆綁在一起,忠臣試圖靠著講道理,求皇帝把奸臣趕走,這怎么能成功?
在那個少年皇帝眼中,和士開才是大大的忠臣!
李笠慢慢向前走,前方“丁字路口”,橫向小路上,忽然過幾個小小的身影,歡呼雀躍著,一跳一跳向前進。
卻是幾個三四歲年紀的孩童,騎著竹馬追逐打鬧,李笠停下腳步,看著小家伙們從眼前小路跑過,然后又折返回來。
他們往來路跑回去,很快便沒了蹤影。
李笠繼續向前走,走著走著,看見前方涼亭下,坐著幾個人。
那幾個騎竹馬的小家伙,此刻已經聚集在涼亭前,放了竹馬,坐在胡床上,吃著糕點。
當中一個男童,進了涼亭,坐在在兩名婦女之間,捧著碗喝水。
又有一個年紀比他略大的女孩,拿著個手帕,給男童擦汗。
李笠停下腳步,沒有過去,就這么不遠不近的看著涼亭。
看著涼亭里,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情景。
當中,那名中年婦女,為故梁太后謝氏;旁邊那名年輕女子,是李笠的長女李平安,曾經的梁國皇后。
而那女孩和男童,是一對姊弟,其母是李平安。
其父,姓蕭,所以,姊弟倆姓蕭....
不對,這個男童,不姓蕭。
李笠再次提醒自己,一定要記住這一點。
他默默看著涼亭里的情景,謝氏很快注意到李笠在外面看著,她見李笠沒有過來的意思,便繼續給孫兒喂糕點。
蕭詢沒有兒子,因為皇后生下的都是女孩,所以,眼前這孩子,不姓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