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至連冒頭都不能太久,否則就會被箭矢射中面門,當場斃命。
楚兵抵達營柵外,部分人開始用大斧破壞營柵,然后從破口沖進營中。
附近的齊兵就地組織反擊,想要“堵口”,但很快就被新一輪的重箭近射射倒一片。
幸存的人,被沖到眼前的楚兵砍翻,防線瞬間崩潰。
沒過多久,更多的齊兵趕到,紛紛向營柵出現的缺口涌去。
他們再次點燃大量裝滿燈油的瓷罐,點燃后投向破口而入的楚兵。
不少楚兵被點燃,變成火人。
火光之中,楚兵身上鐵甲閃爍著寒光,他們不顧傷亡,繼續突擊。
與此同時,也以牙還牙,投擲出大量火油瓶,而楚兵的火油瓶燒起來更猛烈,四處濺射的燃燒火油更加粘稠。
很快,一朵朵綻放的火花,將涌來的齊兵點燃,蔓延的火勢,直接導致齊兵潰散。
缺口處的擁堵減輕很多,破柵而入的楚軍步兵,如同破堤而入的洪水,向著營壘深處進攻。
齊軍的第二次反擊很快重新組織起來,要以兵力優勢,將來襲之敵擊潰。
短兵相接,肉搏戰很快爆發,身著板甲(身甲)的楚兵,近戰完全不怕齊兵,不避刀砍、矛刺,直接撞入人群之中。
以小隊突擊陣型,狼奔豕突,很快便將齊兵擊潰,將戰線往營壘內強行推進了數十步。
但齊軍很快組織起新一輪攻勢,投入更多的兵力,發動反擊。
齊兵發現楚兵身上穿著的“龜甲”十分牢固,自己吃了大虧之后,很快變更策略,開始用鈍器攻擊楚兵的頭部,或者想辦法把人絆倒。
把人絆倒,再用鈍器砸頭。
白刃戰再次爆發,面對越來越多的敵人,突入營中的楚兵漸漸陷入重圍,小隊在進退之間紛紛瓦解,變成血腥的混戰。
但楚兵卻咬牙硬抗,很快便重組陣型,維持著一道戰線,硬是擋住齊兵的反撲。
待得齊兵聚集得越來越多,楚兵們再次投擲出火油瓶,將人群點燃。
趁著齊兵后撤,楚兵也后撤,把陣亡同袍的尸體往后拖,然后重新整隊,組織防御。
后方,進入齊營的吳明徹下令放箭,大量火矢被弓箭手射出,順著北風,落在齊軍營地里。
與此同時,楚兵將帶來的許多火油,悉數潑灑在營地里,然后開始縱火。
一道長長的火墻,在齊軍營地西北側出現,大火借風勢,向南燒去。
因為是在營地上風向縱火,所以火勢很快蔓延,連同之前火矢點燃的營帳,使得營地北側漸漸變成火海,燃燒的面積越來越大。
這就是楚軍夜襲真正目的:在齊營上風向縱火,用火攻把整個黎陽山大營給燒了。
否則,僅憑兵力處于劣勢的步兵夜襲,無法對數萬人的大營造成大量殺傷。
吳明徹和部下站在上風向,看著赤炎張天的壯觀情景,笑逐顏開。
你們縱有兵馬無數,面對熊熊大火,也只能落荒而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