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雨過后,天氣晴朗,陽光燦爛,但行走在鯉魚柵水泊邊上的楚軍將士,心情可沒有陽光那么燦爛。
之前,連日大雨,水泊南側的山體滑坡,導致山腳下的齊軍大營被埋,無數人葬身泥土之中。
現在,埋在土里的死者,因為天氣炎熱,所以“臭”得很快,招來大量蒼蠅聚集。
甚至有野狗聞著氣味而來,在這大片狼藉之中,刨挖著“食物”。
遠遠看去,這片被埋的齊營,仿佛發霉的巨大米粥,面上籠罩著一層發黑的“霉”,不時有“小蟲”在蠕動,讓人看了就覺得胃不舒服。
向西行軍的楚軍將士,大部分都不清楚這山體滑坡的起因,所以看了現場的一片凄涼后,一致認為這是天意。
想想,若是己方剛好在這里扎營,即便不是全軍覆沒,恐怕人也被埋了大半。
前幾日的大雨,導致他們的行軍速度放慢,而早來一步的前軍,上山據守后扎營的位置剛好避開了滑坡區,于是,趕來攔截的齊軍倒了大霉。
這不是天意,是什么?
行軍中的兵卒,議論著“天助我也”,帶隊的軍士則不忘提醒:“這里的水可別喝啊,就算要喝,也得燒開了才能喝。”
有小兵看看旁邊偌大的水泊,問:“這是為何?這么多水。”
軍士笑起來:“你不看看南邊,那么多死人埋在土里,這又是雨水浸泡,又是烈日暴曬,尸體里流出的水,匯入這水泊...”
“這種水,你喝?”
兵卒們聞言面色發白,不住搖頭:這水哪里能喝啊!
“頭,那這些尸體,就這么埋在土里了?”又有人問,軍士想了想,說:“事后會收拾的,現在顧不上了。”
“等拿下晉陽,滅了齊國,太平了,再組織青壯,給這些倒霉鬼撿骨頭吧。”
但有人覺得錯過了發財的機會:“整個軍營都被埋了,那么多鎧甲、隨身財物,還有軍需輜重,現在不收攏收攏,真可惜。”
軍士指了指前方一處營地:“所以咯,有人留守這里,即是作為驛站,也是作為看守點,你們要不要留下來,搭個手?”
“別說我不提醒,這里死了那么多人,都是慘死,到了晚上,保不齊到處都有幽幽的火光,飄忽忽的,四處游蕩。”
“見著活人,就聚過來,你走,火也跟著走,你停,火還是向你靠近....”
“甚至,到了夜里,土里忽然有動靜,有什么東西,慢慢爬出來....”
這么一形容(恐嚇),兵卒們只覺后背發涼,沒哪個想在這里值守、“拾荒發財”。
他們看著這片被掩埋的區域,不由得加快腳步向前走。
前方營地,在此暫時逗留的行軍總督王顗,聽人匯報被埋齊軍的情況。
之前,行軍都督樊毅,率部作為前軍開路,在鯉魚柵這里,與齊軍相遇。
樊毅根據地形以及天氣,加上活用火藥,以及對應的土工作業,形成了一次人為的山體滑坡,把山腳下的齊軍大營給埋了。
這次“土攻”,幾乎將齊軍一舉殲滅,被俘的幸存者,交代了大概的情況。
譬如大概兵力,以及將帥情況。
齊軍主帥、南安王高思好,以及各部將領,所在營區已經被埋,應該全部都死了。
所以,這一仗可不得了:晉陽東面門戶大開,他們可以沖出群山,接近晉陽。
戰局之順利,出乎王顗意料之外,畢竟之前因為連日大雨,影響了行軍的速度。
導致前出的樊毅所部兵馬,無法得到后方的及時增援。
若樊毅當時選擇在鯉魚柵和敵軍正面交鋒,恐怕撐不了多久。
而現在,一場“山體滑坡”,把齊軍給殲滅了,現在,他們就可以如計劃那樣,接近晉陽,施展攻勢。
只要拿下晉陽,齊國就完了。
想到這里,王顗有些激動,但很快冷靜下來。
此次作戰,皇帝的要求是“各部合作”,不許吃獨食。
己方要取晉陽,先得阻援,所以攻齊的行軍分南北二道,他這一路目標是晉陽城,即攻城。
阻援的任務,由南路負責,如果南道行軍在平陽一帶擋不住齊、周聯軍的進攻...
那么,他的兵馬即便抵達晉陽城下,甚至攻破晉陽,也鞏固不了戰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