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陽城內,行宮,主持晉陽城防的唐邕在見皇帝之前,特地見了皇帝心腹韓長鸞,試圖說服對方,認同自己的建議:
一,將晉陽宮里的宮女,發放給將士們,以激勵軍心。
二,將晉陽宮以及并州州庫里的錢財、布帛發放給將士們,以激勵軍心。
唐邕認為,如此一來,就能動員所有能夠動員的力量,抵御楚軍的進攻。
否則,城破之后,玉石俱焚,這些宮女和錢財、布帛,成了他人之物,留著也沒用了。
對此,韓長鸞表示沒有必要:“一如唐公所說,城破之后,玉石俱焚,那么,九州軍士肯定知道,被南軍破了城,會有什么后果。”
“自己的性命全在對方一念之間,而家人,即便保得性命,也會淪為奴婢,做牛做馬。”
“所以,無論有無賞賜,他們都會盡力殺敵。”
“而且,把庫房里的錢財、布帛拿出來發放,中間又不知會被多少人截留,最后,兵卒們能拿到手的,能有多少?”
“若太少,甚至會讓將士們怨氣沖天,那是何苦?”
唐邕聽得韓長鸞這么說,知道事不可為,不再堅持。
他是可以面見皇帝,請求皇帝將宮女以及錢財、布帛賞給守城將士,但皇帝肯定不會立刻答應,而是詢問韓長鸞的意見。
既然韓長鸞現在就反對他的建議,那么皇帝問起時,也不會有改變。
所以一會自己還要說,就是自尋煩惱。
韓長鸞知道唐邕是個聰明人,既然現在自己已經表示反對,那么一會唐邕見了皇帝,也不會再提這件事。
所以,直到內侍來引唐邕去面君,韓長鸞一句話也沒有多說。
當然,他知道唐邕的建議并沒錯,但是,已經沒有必要了。
自介休被楚軍攻占,晉陽與平陽之間聯系中斷,韓長鸞就覺得,齊國要完了:若無周軍救援,晉陽無法長期堅守。
果不其然,自那以后,楚軍從容向晉陽逼近,而南面,再無消息。
現在,楚軍已經圍城,按著對方一貫擅長攻城的表現,韓長鸞知道,晉陽是守不住的,遲早要淪陷。
而他們除了晉陽,已經沒地方跑了:北邊通往草原的大門,早已被楚軍占領。
孤城不可守,晉陽撐不了多久,城破之后,城里的人,要么死,要么投降。
所以,他得為將來考慮。
晉陽宮里,確實有很多金銀珠寶、錢財,而他,借著皇帝的信任,安排人手,以監庫的名義,暗中轉移部分錢財。
待到城破之后,他當然要投降,傻子才自盡殉國。
再往后,能不能活下去,或者能在楚國有個像樣的官職,得靠錢來開路。
但韓長鸞陪伴皇帝從鄴城出逃時,因為走得匆忙,所以萬貫家財都陷在鄴城。
他在晉陽雖有別院,但并無太多產業,積蓄也不多,哪來的錢財在城破之后給自己開路?
所以,韓長鸞把手伸向宮庫的金銀珠寶,并暗中挑選美貌的女人,包括宮女,藏于別院,等著城破之后,開路之用。
畢竟,婁定遠那家伙,都能得楚國重用,他花錢開路,送美人討好楚國權貴,保命應該不成問題。
可一旦皇帝聽了唐邕的建議,要開庫房,把金銀珠寶賞賜給將士們,就會發現數目不對,少了很多...
想到這里,韓長鸞向宮內走去,決定多用心,把皇帝盯緊了,免得出意外。
他對高緯的忠心是有前提的,當初對高緯好,是因為高緯是貴人。
而且后來還成了皇太子、皇帝,那么討好對方,就是保自己的富貴。
如今高緯就快成為階下囚,他不早做打算,難道將來,陪著高緯去受苦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