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見“克虜伯”們被旁邊的兵推回原位,然后這些人圍著“克虜伯”忙碌,不斷有人高喊著什么,仿佛在下達命令。
這些命令,旁觀的將士們聽不懂,但他們看得出來,第二輪進攻就要開始了。
不一會,“克虜伯”們開始了第二次發威,再次噴射出濃煙和火光,晉陽城頭,又有大量“土花”綻放。
待得煙塵散去,晉陽城墻上的凹坑,愈發明顯。
觀戰的兵卒們,連同高級將領,看著“克虜伯”的攻城威力,不由得后背發涼。
金城湯池?在這種兵器面前,和紙糊的有什么區別?
還好,這是友軍啊...
。。。。。。
翌日上午,雷聲不斷,休息了一晚的“克虜伯”們,再次忙碌起來。
它們噴射著濃煙和火光,攻擊著晉陽東城墻。
經過昨日一個白天的攻擊,晉陽東城墻已經傷痕累累,墻面大幅崩塌,包在外層的磚塊已經脫落,里面厚厚的夯土墻體出現大凹坑。
楚軍炮兵陣地后部,高臺上,行軍總督王顗以及各行軍都督等高級將領,用千里鏡看著晉陽城墻,沉默不語。
王顗看得清楚,雖然晉陽城墻外表已經面目全非,可以說得上是“滿目瘡痍”,并有幾段城墻垮塌,開始出現斜坡。
但是,距離城墻被打破,還早,畢竟這夯土墻太厚了。
旁邊,一名炮兵軍官,向諸位“老古董”講解火炮攻城的一些知識:
“夯土城墻的特點,是墻越高,墻體就越厚,如晉陽這般的堅城,其城墻高約四丈,那么下段墻體的厚度不會小于這個數。”
“可以認為,這就是個厚實的土坡,想要通過實心彈將其擊穿,哪怕是用上克虜伯,也要花很長的時間。”
“所以,夯土城墻被炮擊時,表現出來的特征,先是城頭被摧毀,無法站人,與此同時墻面崩塌。”
“隨著炮擊的持續,墻上出現破口,破口逐漸擴大,出現滑坡,滑坡變成緩坡。”
“大量緩坡出現,人徒步就能走上去,于是這城墻的防御作用就沒了。”
“所以,不需要等到克虜伯將其擊穿,只需等緩坡出現,我軍先登,就能蜂擁而上...”
“當然,尋常小城的夯土墻沒有那么厚,在克虜伯的攻擊下,撐不了多久就會坍塌,失去防御作用。”
這一番解釋下來,“老古董”們算是明白了克虜伯這種兵器的大概“用法”。
攻城的話,破壞小城城墻,不廢吹灰之力,而攻擊諸如鄴城、晉陽這種堅城城墻,主要是摧毀城頭,然后在墻上制造緩坡,導致城墻的防御作用失效。
然后,攻城方的兵馬一擁而上,越過城墻,攻入城內。
“克虜伯”因為重量很大,隨意移動緩慢,野戰時限制頗多,主要拿來攻城。
但尺寸小一些的同類兵器,能夠隨著軍隊行軍,不扯后腿,在野戰時發威,所向披靡。
厚厚的夯土城墻,在名為“火炮”這種兵器的攻擊下都撐不了多久,血肉之軀組成的軍陣,其陣再厚,又能撐過幾輪炮擊?
數萬,甚至十余萬大軍,在面對有輕便“野戰炮”以及騎兵護衛的軍隊時,根本就沒有招架之力啊!
王顗放下千里鏡,看著眼前這些噴射濃煙和火光的“怪物”,心中百味雜陳。
一如皇帝所說的那樣,時代,已經不同了。
他能猜得出來,其實李笠手中,早就有這個兵器,而不是楚國建立后才有的。
所以,若當年,他們選擇和李笠作對,根本就打不贏。
甚至,李笠都不需要動用這種兵器,以其之前用計賺鄴城的表現來看,其他人想和李笠斗智,都是那么的艱難。
王顗耳邊,除了隆隆的炮聲,還有如潮的歡呼聲傳來,此起彼伏。
無數楚軍將士,看著“克虜伯”攻擊晉陽城墻,看著晉陽城墻漸漸崩壞,發出巨大的歡呼聲:
“克虜~伯!克虜~伯!”
歡呼聲和炮聲夾雜在一起,直沖云霄,有堅城之稱的晉陽城,在這驚天動地的聲音中,仿佛在顫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