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格蘭地區的英語,當然才“正”。
然而英格蘭地區的英語,又有很多口音,不同區域的口音區別很明顯。
你要是說中部英語,譬如一口伯明翰腔英語,容易被嘲笑(伯明翰腔因為口音重,常被喜劇演員用于搞笑)。
若說的是中北部英格蘭地區英語,譬如曼徹斯特、利物浦地區口音英語,也會被上流社會看不起,因為這是外地產業工人口音。
那好,說一口倫敦腔英語,總該純了吧?
不好意思,你說的若是倫敦東區口音的英語,還是被上流社會看不起:倫敦東區,是工人區。
所以,最純正、最代表上流社會的英語口音,是RP英語,牛津腔。
這才是上流社會說的貴族英語,代表著大英帝國...
反正很高貴就是了,儂曉得伐?
同理,現在北方學者陣營質疑南方學者“建康雅言為正統”的論據,就有建康雅言已經被粗鄙的吳語“影響”一條。
要說正統,那么請問,你們的建康雅言發音,到底是臺城口音(臺城即皇城),還是青溪口音(青溪是富貴人家聚居區)。
是城南長干里的口音(長干里如今多為平民聚居)?是城西石頭城的口音?
亦或是僑置州郡三吳地區口音?
若說是臺城口音,司馬皇帝被劉皇帝取代,口音會不會受彭城話影響?(劉宋皇族據說源自彭城劉氏)
亦或是被京口口音影響?(宋武帝劉裕,是北府兵出身,北府兵長期駐扎京口等地。)
蕭齊代宋,那么蘭陵蕭氏的口音,到底正不正啊?
畢竟南渡前的蘭陵蕭氏,不是什么顯赫士族,南渡之后,蘭陵蕭氏族人聚集在僑置的蘭陵,說話口音難免被當地口音(吳語)影響。
影響了兩百多年后,建康那邊的雅言,口音正么?
當然,南方學者的反擊也很尖銳、刻薄:哎呀呀,北方士族服侍夷狄之君兩百多年了,真是辛苦呢....
辯論辯到這份上,學術問題已經讓位于地域歧視,李笠見白發蒼蒼的顧野王,和北方學者辯論辯得面紅耳赤,忽然有些恍惚。
仿佛身處兩軍陣前,而諸葛丞相和王朗已經開始了罵戰。
諸葛丞相罵著罵著,突然冒出一句話: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!
王朗聽后,氣滿胸膛,大叫一聲,撞死于馬下。
可眼下,他越看越覺得可能會倒地、氣絕身亡的人,是白發蒼蒼的顧野王。
老人家年紀大了,心血管疾病隱患多,情緒激動的和別人高聲辯論,鬼知道什么時候會爆血管。
真要是鬧出人命,可不好。
李笠還指望顧野王幫他完善“拼音法”,所以這位老專家可不能出事。
他使了個眼色,負責維持會場秩序的禮官心領神會,趕緊把辯論緩一緩。
李笠讓辯論雙方先喝幾杯茶,等氣氛“冷卻”下來,開始定調:
“朕聽了多場辯論,諸位的觀點,都了然于心,都覺得有道理。”
“那么,言歸正傳,朝廷要定洛陽雅言正音,首要目的,不是為了定誰是正統,而是....”
他環顧眾人,語氣平緩但中氣十足的說:“而是為了中原一統之后,無論是河北、河南、江南、嶺表...”
“亦或是荊襄、益梁,以及關隴、代朔地區,朕希望,天下各地的讀書人,都能夠以正確的發音,為洛生詠。”
“何為洛生詠?洛陽書生諷詠聲,其實就是洛陽讀書人的口音。”
“既然是洛陽雅言,那么,當然以河洛話為正音,如今諸位關于洛陽雅言中某些發音的分歧,朕以為,很好解決。”
“洛陽,已為朝廷收復,那么,有分歧的發音,就看現如今洛陽書生怎么發音,以其為正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