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,飄起來。
宇文會揉了揉眼睛,再用千里鏡看,確實看見那幾個布袋陸續飄起來,離開木筏,離開水面,飄向空中。
如今刮的是南風(偏東南風),這些大布袋緩緩向著下方向的堰壩飄去。
宇文會放下千里鏡,用肉眼看著眼前那“小小”的布袋,就這么越飄越高,慢慢往西北方向堰壩飄去,不由瞠目結舌。
這、這是怎么回事?
。。。。。。
風在吹,推動一個個熱氣球,越過灞水上堰壩,向著下游、西北方向而去。
其中一個熱氣球吊籃里,馬奇回頭看著“遠去”的灞水堰壩,覺得有些遺憾:可惜,上級否決了“空襲”堰壩的計劃。
計劃是他提出來的,方式是在“灞湖”水面木筏升起熱氣球,借著風力飄到堰壩上空。
然后將吊籃下掛著的大型火油彈扔下去,焚燒堰壩旁的水寨、船只。
與此同時,“木筏水師”快速沖向堰壩,將裝載大量火藥的木筏帶到堰壩旁,引爆,直接把堰壩炸崩潰。
如此一來,堰壩就完了,積蓄多日的湖水一泄而空,己方主力就能放心渡過灞水,和周軍決戰。
但是,這么做的成功率不算高,上級出于穩妥考慮,否決了他的計劃。
由“空中縱火”,改為“空中偵察”。
不知不覺,熱氣球已經接近灞水下游周軍大營,馬奇聽著下面傳來的急促號角聲,覺得好笑。
雖然他們的熱氣球飛得不高,但地面弓箭手是根本夠不著的,哪怕是站在望樓上射箭也不行。
看看左右,見其他熱氣球都穩穩的保持著距離和高度,馬奇放了心。
他再次檢查自己的安全帶是否固定穩當,然后拿出畫板,探出頭,看著地面。
將自己所見周軍營地全貌,畫在畫板上夾著的網格紙上,以此向上級提供較為詳盡的“敵營鳥瞰圖”。
這種偵查方式有些特別,難度也不小,必須在有限時間內,盡可能將一個龐大營地的概況準確畫出來,即“鳥瞰圖”。
因為“鳥瞰圖”要用于決策,所以必須把要緊的建筑畫下來,敵營輪廓和營內布局也不能“變形太多”。
一份素描出來的“鳥瞰圖”要具備真實的軍事價值,可不容易。
而他們,就是專門畫“鳥瞰圖”的專業人士。
在空中繪制“鳥瞰圖”,是空中偵察的必備技能,熱氣球偵察隊的偵察兵,個個都是素描高手。
馬奇和同袍們經常進行相關訓練,每個人的“年飛行時間”,都在二百小時以上。
還專門訓練俯視時對大型建筑群的快速、準確素描,練出一身過硬的繪畫技術。
此刻,他們在空中“飛”,地面則喧囂起來,無數人如同螞蟻一般,在大小形如曬谷場的營地里轉來轉去,一個個抬頭看天。
馬奇無心去猜此時下面周兵們的想法,他不時看看地面,不時看看畫板。
手拿著筆不停在畫板上網格紙內移動,勾勒出周軍營地的概況。
各類防御工事的布局,營帳大致分布,馬圈、草料場、糧倉的位置,等等。
旁邊,另外兩名偵察兵,認真操作著噴火爐,確保氣球有足夠的熱氣以保持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