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宮一隅,院子里,許多宮女排成一道道橫隊,聽女官的訓話。
“四年時間,一眨眼就過去,四年前大伙剛來的時候,還是懵懵懂懂,如今,一個個都有了出息,回家后,嫁個好人家,好好持家。”
“宮里的事情,就不要多說了,這是制度,希望大伙銘記在心。”
女官語氣平緩的說著,看著眼前這些熟悉的面孔,有些唏噓:年年迎接新人,年年送走舊人。
現在是開春,新一撥宮女已經抵達行在,將開始為期四年的“宮廷工作”,而工作期滿的“老宮女”們,也將離開皇宮,返回家鄉。
該說的,女官簡要的說了,最后的一步,就是發紀念品,也算是讓這些宮女回到家鄉后,有一個炫耀的小小本錢。
紀念品是一枚銅鏡,樣式為少府寺特有,絕無人敢在明面上仿造。
銅鏡裝在一個制作精美的鏡盒里,鏡盒本身就是個鏡臺,樣式同樣具有“少府寺特色”,會是鏡主人出嫁時,最風光的嫁妝。
宮女們排著隊,依次領取自己的紀念品,許多人情緒有些低落,既是因為“分離”,也是因為希望落空。
四年前,她們滿懷憧憬,離開家鄉來到開封行在,在宮里做事。
認識了許多伙伴,有了不少好朋友,還學了許多規矩,又學會了簡單的讀書寫字,以及算數。
最重要的是,她們有了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:接近皇帝,接近皇子。
如果,她們能被皇帝或者皇子看中,那就是小雞變鳳凰,不僅自己的人生大變,連帶著家人也會受益。
奈何,奈何....
四年時間很快過去,她們并未有什么奇遇,絕大部分人表現平平,未獲得“續約”的機會,期滿就要離開皇宮。
不過,許多人在工作之余,通過宮里組織的各種“聯誼會”,經由官媒撮合、父母認可,找到了如意郎君。
許多如意郎君,都是在宮里當值的侍衛、禁軍,或者是立功將士,本人大多在京城居住,所以訂了親的宮女,離任后,還會留在開封。
至于親事沒有著落的宮女,返鄉后也不愁嫁,因為在宮里做過事的女子,懂規矩,有見識,不愁沒有媒人上門來牽線搭橋。
但畢竟是分別的時刻,現場氣氛有些低沉,不過這有些郁郁寡歡的氛圍,很快被燕鳴聲打破。
春天到了,從南方回來的燕子們,在天空中盤旋著,在屋檐下游走著,嘰嘰喳喳叫個不停,既有些吵鬧,又帶來歡樂的春天氣息。
院子隔壁,走在游廊下的李笠,聽著附近屋檐下傳來的燕子叫聲,問跟在一旁的趙孟娘:“宮里建筑,燕子窩多么?”
趙孟娘回答:“多,如今燕子回來了,吵著呢。”
說完又補充:“孩子們可喜歡燕子了,鬧著要做新木屋,給燕子有個新家。”
李笠點點頭:“有燕子在家里搭窩,那可是好事,要知道燕子最喜歡在平平安安的地方搭窩,宮里燕子窩多,說明什么?說明宮里平平安安!”
趙孟娘含笑點頭,見李笠看著隔壁院子方向,便說:“工作期滿的宮女,就要返鄉了。”
相關事宜,由趙孟娘主管,這些年沒出過什么簍子,李笠便說:“回家好,回家嫁人,和良人過日子,不比在宮里熬個幾十年強?”
“之前,各國宮里的老宮女,那真是可憐,家里人早就沒了,或者斷了聯系,自己一個人在宮里待了幾十年,出去,沒有依靠,也不知干什么。”
“閑暇時,和幾個年邁的伙伴敘舊,說著許多年前的舊事,越說,就越傷心。”
“不該是這樣的,不該,皇宮不該是一個牢籠,年輕的女子入宮為宮女,如果四五年都沒什么進展,就該回家,嫁人,好歹后半生有個依靠。”
李笠總是對平民同情,趙孟娘覺得這大概是出身的原因:她和李笠,都是出身微寒,李笠還吃過許多苦,所以有人情味。
現在,皇宮里的用人制度是雇傭制(宮女,宦者例外),一般四到五年為期。
工作期滿后,少部分表現出色的宮女,晉升為“女官”,或者成為妃主們的貼身侍女,大部分宮女則會出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