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為隴右是什么地方?多少人想弄死你,你卻自己跑來送死!
。。。。。。
皋蘭山上,從南麓陡壁爬上來的死士們,潛伏在草叢中,瞪大眼睛,看著眼前一片漆黑的樹林。
北麓山腳下的動靜,隨著夜風飄來,飄入他們耳中。
山腳下閃爍的火光,將他們的瞳孔映亮。
雖然到處都是蚊子,叮得他們身上很癢,但沒有人吭聲,默默的蹲在草叢中。
這里算是山頂(群峰之一),而楚國皇帝下榻的天明寺,就在他們腳下(半山腰),雖然按照內應的說法,這一帶的哨兵不多,但謹慎起見,還是不要弄出太大的動靜。
只有帶頭的吳秋,時不時學鳥叫,發出信號,讓接應者聽到。
不一會,有鳥叫聲在前面響起,兩只鳥兒“對唱”了一會,忽然安靜下來。
很快,一名僧人被人帶了過來,吳秋定睛一看,果然是內應:天明寺的一名和尚,法號“法定”。
俗名“韓丙”。
韓丙和他有生死之交,后來因為家逢變故,在天明寺剃發為僧。
但實際上是突厥的眼線,當然,這是他后來才知道的。
“情況如何?”吳秋低聲問,法定(韓丙)搖搖頭:“我出來時,寺里一潭死水,現在就不知道了。”
“莫不是人跑了?”吳秋有些緊張,他冒著生命危險,帶著好漢們從皋蘭山南麓攀上陡壁,中途滾下去不少人,可不能白跑一趟。
“不可能,姓李的帶著許多家眷,不點燈,不打火把,怎么走?”法定說完,看著半山腰處依舊黑燈瞎火(相對而言)的佛寺,把手一揮:
“跟我來,不能耽擱了。”
吳秋立刻招呼左右,跟著法定往樹林里摸去。
天明寺的后面,有一個地道直通山頂,這地道是借助山上溝壑改造出來的(加蓋、覆土),為要緊時刻逃命之用。
當然,這地道是個秘密,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,而法定就是其一。
不一會,一行人來到樹林里某處石壁,挪開遮蓋物,進入一個石窟,然后進入其中地道。
為了避免出意外,只點了三根火把:隊伍頭尾各一根,隊伍中間一根。
因為地道不寬,吳秋和手下排成長隊,慢慢走著。
吳秋走在隊伍前面,看著前方的黑洞洞,想著一會能否成事。
應該能成,山下那么大動靜,說明突厥騎兵真的橫穿海西,從湟水河谷沖出來,沖到這里,和楚國御營交戰。
突厥人的計劃,成功了一大半。
但突厥騎兵能攻破御營么?未必。
因為楚軍裝備著“火器”,其中,就有‘馬輕侯’。
吳秋明白,血肉之軀在‘馬輕侯’面前不堪一擊,所以,想要干掉楚國皇帝,他和手下的機會更大。
于是,法定作為突厥人在隴右的眼線,兼吳秋的“老相識”,牽線搭橋,促成了一次“合作”。
但誰也沒想到,楚國皇帝來到金城后,竟然在天明寺下榻,吳秋覺得自己要是錯過了如此良機,真是對不起死在長安城外的兄弟們。
想著想著,吳秋呼吸有些急促。
他是金城人,家中頗有田地,又有不少部曲、莊客,所以是地方大戶,成了長安朝廷拉攏的對象。
于是,吳秋成了府兵的“帥都督”,管著數百兵。
去年,長安之役,他的許多鄉親和部下,慘死在楚軍的火器之下。
當時戰場上血肉橫飛,那恐怖的場景,吳秋永遠也忘不了。
許多人已經被楚軍的火器嚇破膽,所以要當順民,可他卻要報仇。
所以,當官軍成建制投降后,他離開長安,跑回金城,召集伙伴,等候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