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后,白山,奔襲至此的楚軍騎兵,沒有在草地里看到多少帳篷,只見牛羊遍地。
到處都是牛羊,各自成群,分散四處,悠哉悠哉的吃草。
先趕到的前軍騎兵,已經大概把附近情況看了一遍,此刻向主帥王琳匯報:“只有牛羊,以及大量東去的馬蹄印,沒見一個人影。”
王琳看著遍地牛羊,以及理所當然的結果,沒有表情。
突厥可汗果然往東跑了,為了跑得快,把牛羊都扔下。
對方行事果斷,己方現在再想追,怕是很難追上。
他安排各部四處警戒,或收攏牛羊,或扎營。
再看看遠處那白色的山峰頂部,以及山邊若隱若現的火光,只嘆塞外風光果然異于中原。
后續又有騎兵趕到,王琳顧不得休息,召集將領議事。
看看接下來,該怎么辦:是追擊很難追上的阿波可汗,還是....
還是把龜茲等國的突厥官員和駐軍清除,然后,“勸說”這些國家,投向楚國這邊?
有剛剛擊敗突厥大軍、擊殺達頭可汗的赫赫戰績在,想來這些西域小國,不敢不敢“迷途知返”。
之前,王琳的磧北道行軍在俱毗羅城擊敗了一支突厥主力大軍,俘獲無算,突厥的西部可汗-達頭可汗兵敗身亡,突厥人傷亡慘重。
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,幾乎算是萬里奔襲的磧北道行軍將士,以及助戰部落和邊地豪杰,總算是沒有白白跑這一趟。
但是,突厥主力尚在:突厥的“大可汗”——阿波可汗,麾下還有不少兵馬,聚集在白山。
按說磧北道行軍打勝仗后,該窮追不舍,趁著阿波可汗還沒反應過來,往白山而去。
但是行軍將士長途奔襲之下,疲憊不堪,又打了一場惡戰,已然是強弩之末,再勉強去奔襲作戰,怕是會適得其反。
而且,根據俘虜供述,達頭可汗之所以率部到俱毗羅城,是要伏擊一支從大磧南部、于闐國過來的楚軍。
王琳并不清楚是否真的會有友軍從于闐那邊過來,不過事前知道皇帝會在隴右“搞事”,覺得或許真會有友軍出現。
于是南下接應,果然接應到了:海西道行軍約五千騎兵,自于闐出發,沿著于闐水北上。
兩軍匯合,兵力大增,士氣愈發高漲,但也延誤了時間。
所以,現在來到白山,已然是“人去山空”。
按說阿波可汗跑得這么干脆,己方接下來再追是追不上的。
可東邊兩千里外還有一支騎兵,為瓜甘道行軍,當在瓜州鳴沙附近,若瓜甘道行軍騎兵往西北而來,半路上極大可能會碰到阿波可汗的兵馬。
這是因為,白山所在的群山山脈,橫貫東西數千里,從白山出逃的阿波可汗,要往北走,得先往東邊去(西邊是楚軍,走不通)。
在東邊近千里外,高昌國地界,便能拐向西南,進入伊麗河谷,橫穿烏孫故地,從那里“遠走高飛”。
對于楚軍而言,殲滅突厥另一支主力的機會十分難得,若讓阿波可汗遠走高飛,對方恐怕不會再輕易接近東方。
然而,瓜州的騎兵,卻未必會西進,因為按照戰前安排,在瓜州地區的瓜甘道行軍是誘餌,出于闐的海西道行軍,才是主力。
所以,瓜州友軍目前未必會輕易出擊,不一定會往西北方向行動。
待得對方知曉阿波可汗途經高昌出逃,再追,也來不及了。
瓜甘道行軍若真的按兵不動,磧北道行軍和海西道行軍這么去追阿波可汗,是追不上的。
問題又回到一開始:接下來該怎么辦?
王琳作為兩軍會師后的主帥,面對諸將的不同意見,陷入沉思。
說實話,在這么遼闊的地區以騎兵實行大范圍奔襲、迂回、追逐,確實讓他有些頭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