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歷者所說“大患鬼魅磧”的詭異景象,只是大概一想,就讓人害怕,遑論親身經歷。
可官軍將士就平安橫穿“大患鬼魅磧”了。
那親歷者則講解起來:“當然能過去了,軍中是陽剛之氣最濃厚的地方,而且廝殺漢殺氣重,煞氣也重,專克這些魑魅魍魎。”
“這些魑魅魍魎,是大磧里的孤魂野鬼,也就敢欺負落單的商旅,碰到了殺氣沖天的軍人,躲都來不及。”
話題說開了,又有更多的人參與到議論之中。
河西、隴右地區多有出塞行商討生活的人,對于塞外各地風情,也多有了解,于是,有人說起那橫跨萬里來砍突厥可汗的幽燕騎兵,經過的一處大湖——大清池。
“我當年,四處奔走,跟著商隊去過碎葉,半路經過大清池。”
一個頭發花白的中年人緩緩說著,他的臉上滿是皺紋,一看就知道是飽經蒼滄桑、有故事的人。
周圍的男女老少都在聽,中年人繼續說:“那湖,很大,據說方圓千里,東西長,南北狹,四面都是山。”
“水很清、很苦,很深...你肯定會問,我怎么知道那水很深?”
人們默默點頭,中年人接著說:“因為那水清不見底,以至于從高處看去,湖里是青黑色的,你們說,這湖深不深。”
水越深就越顯黑,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。
“我聽商隊的人說啊,這大清池的水雖然苦咸,但有很多魚,然而這些魚可不能吃,否則觸怒了湖神,人,就會被卷入湖中,受萬魚啃咬。”
“這大清池,四周都是高山,山頭發白,常年下雪,但是,獨獨湖面永不結冰,所以又稱‘熱海’。”
一番講述后,眾人對遙遠的“大清池”有了模糊的了解,由此推斷出,那支奔襲萬里的幽燕騎兵,這一路過來有多么不容易。
同理,橫跨吐谷渾國土的騎兵,也不容易。
許多人都聽說過吐谷渾海西地區的情況,那地方真的是不毛之地,還冷,五六月的時節,隴右地區酷熱難耐,可海西地區卻依舊寒風凜冽,真是苦寒之地。
而且,體質不好的人入了海西地區,很容易發病,頭昏、胸悶,耳鳴等等,一不留神,就會病重不治。
結果,官軍還是橫跨海西,跑到好遠好遠的西域于闐國。
也正是這三支軍隊不畏艱辛、長途奔襲,才有了連敗突厥大軍,殺一可汗、抓一可汗的豐功偉績。
河西、隴右地區亂了幾百年,民風彪悍、尚武,面對立下如此赫赫戰功的將士,當然由衷佩服、夾道歡迎。
見將士們頻頻向道路兩旁“觀眾”揮手致意,見許多家鄉子弟也在隊伍中列隊前進,旁觀的百姓不斷爆發出如潮的喝彩聲。
歡聲雷動之中,百姓對這支旗號為“楚”的軍隊第一次有了自豪感:這就是官軍啊!!
能保一方平安的官軍!
能保河西、隴右安全的官軍!
突厥人被打殘了,肯定不敢入寇,而那經常趁火打劫的吐谷渾更不用說,有官軍在,從今往后,河西、隴右,總算是得安寧了!
本來對新朝廷沒什么感覺的百姓,終于模模糊糊意識到,黑夜即將過去,東方已經開始露白。
亂了好久好久的世道,要消停了,太平的日子,就要到了!
。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