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邊一名指揮使見勢不對,連忙打圓場道:“馮將軍,這三日來的傷亡確實太大了,將士們的士氣也多有低迷,繼續進攻……”
“這是王上的命令。”馮瑞打斷道:“你若有意見,或是其他任何人有意見,盡管上奏給王上!”
“這……”
營賬內的鄭軍高層面面相覷。
有意見是肯定有意見的。
原本和齊國的交鋒,就像是小火慢熬,你耗我些,我耗你一些。
兩國其實有幾分默契,因為不斷傳過來的遼國與金國戰報,實在是太聳人聽聞了!
不過半月時間,遼國已失了兩州之地!而且還在連連敗退!
說不好,遼國真的要國滅在金國的鐵蹄下,到那時,覆滅遼國的金國會停止南下的步伐嗎?
恐怕是不會的!
到那時面對金國的就是鄭與齊了!說不好,它們需要聯手抗金!
鄭王擄掠的齊王七女也會成為連接兩國的紐帶,真的確立姻親關系,這是國家外交間常見的操作。
可誰知換帥之后,馮瑞帶來了鄭王的命令,三天內,組織了九次對齊軍的沖擊進攻!從小火慢熬變成了大火猛燒!每戰死傷的士兵都有上千!再這樣下去,兩方恐怕就打出真火,全面開戰了!
但向鄭王上奏勸說?
這些將領還沒有活夠。
連張銅也只是怒哼一聲,沉聲道:“其它事情老夫不管,聽王上的命令。但易夏前輩喝退白峰的事大大幫我們鄭軍緩解了壓力,他交給老夫照看的幾個后輩,你為何要偷偷將他們編入先鋒營中?!”
馮瑞驚訝道:“老將軍,這話可不能亂說,我對那位易夏前輩也是敬仰非常的。他將后輩送入軍中不就是想讓后輩得到歷練嗎?我這是在幫他啊,那幾人不是一個都沒有喪生,還得到了很多成長嗎?”
說到這里,他的眼底不禁閃過一絲陰郁,那幾個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,九次戰爭九次沖在最前,竟然一個都沒有死?不過是一些一星二星修士,最高的才三星天璣,怎么就會命大到這種程度?
我就不信了!
他和易夏的仇怨,是在夏翼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結下的。
他是在三天前來到軍營,接替節度使的位置的,但其實早在一周前,他就已來到了制州邊城。
只是鄭王的命令太過離譜,他知道易夏在后,不敢前來軍營,在某間客棧躲了幾天,才敢過來。
作為身居高位的太尉,躲避不敢見易夏,這讓他視為恥辱!
至于鄭王的命令是何?
馮瑞看了看不知如何反駁的張銅和營賬內的將領們,心中感慨。
‘戰爭?三十余萬將士?不過是我們那位王上的……玩物啊!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