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見密封箱內,那些觸碰到啞鈴狀核心的肉泥緩緩爬到了核心的表面,
漸漸的所有肉泥全都覆到了核心上,一開始這些肉泥只占據了核心的一小塊位置,
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核心上的肉泥開始分散,朝著核心四面八方擴散,
直至徹底覆蓋到整個泥**心的表面,哪怕僅僅只是薄薄的一層。
觀察完肉泥覆蓋核心的全過程,張銳智拿起這泥肉,無視了微不可察的吸力,認真的研究起來,
這一刻,張銳智總算明白了公司資料里記錄的那條,“泥肉:可塑性強”,
這個強的可塑性是有多么的夸張,
你看這不是?都被擠壓成了這個叼樣,居然還活的好好的,
張銳智覺得這種泥肉如果光靠一般的物理手段的話,估計是很難以將之滅殺。
在整個泥肉上下摸了個遍,張銳智發現,哪怕自身形狀改變,也沒有絲毫改變這泥**心的活性分布,
覆蓋住核心的那些肉泥,均勻的分布在它的周圍。
研究清了兩個核心的特性,接下來就是重頭戲——實驗開始!
由于泥**心的特性,讓張銳智原本的實驗也變得更加豐富。
此時,張銳智已經在心里計劃好了三種對應著三組素材的實驗方案。
第一組,依舊重復之前的實驗,利用肉泥和碎石混合形成的餃子皮包裹住兩顆核心,
這么做是因為當時第一次實驗,兩顆核心剛加入時產生了一次碰撞,
那時候兩個核心的數值不對等,那次的實驗結果顯然也不具備參考性,所以需要再來一次,
其次第二組,張銳智采取的依舊是餃子法,不過相對于第一組多了少許變化,
這一組,采用用三層包裹法,考慮到石猿心“易碎”,泥**心可塑,所以這三層分別是,
核心層石猿核心,中間層泥**心(做成餃子皮包裹石猿心),最外層肉泥和碎石的混合物,做法同上。
最后是第三組,這一組整體和第二組差不多,同樣是采用三層包裹法,只不過把中間層的泥**心和最外層肉泥碎石混合物調換位置。
以上,就是張銳智目前準備的三組實驗,本來在他的想法中,還有幾種其他方案,
奈何配對出來的素材只有三組,也就只能從這些方案中挑出最靠譜的三種來進行。
方案已經確定,接下來就到了實踐階段,
不過類似的實驗張銳智已經做了一百多次,
所以這第一組素材張銳智簡直是信手拈來。
當第一組核心同時放入到面團中時,期待中的碰撞如期而至。
同樣的場景張銳智已經見過上百次,
在計算數值時,也有很多活性相近的核心碰撞過不止一次,
不過全都沒有這一次那么的讓他期待。
這一次,當兩顆活性幾乎相等的核心碰撞再一起的剎那,
本該彈開的兩顆核心驟然停滯,牢牢的吸附住了對方!
而且包裹著它們的那團面皮,如果是在以前的實驗中,這時候也早已經朝著各自的核心匯聚,
可是這一次,它們如同被按下了暫停鍵,就這么直愣愣的在原地……蠕動著。
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