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歷景龍二年,齊國,桑海城,小圣賢莊。
韓非與李斯兩人并立站在海邊的亭臺之處,李斯將自己來時折下的柳枝,恭敬地遞給了韓非,這是古人送別時的一種習俗,因為“柳”和“留”的讀音相近,所以古人在為有人送行的時候,大多都會贈送柳條以表示挽留之意。
經過荀子這幾年的教導,韓非雖然平時玩世不恭,但在這種比較正式的場合還是比較守規矩的。韓非慎重接過李斯手中的柳條,并沒有說話,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大海。
李斯照著韓非的樣子面向大海,遙望著遠處恍若仙境般的高山,問道:“師兄你要回韓國?”韓非摸著手中的柳條,有些悵然的說道:“是的,離家太久,該回去了。”
李斯的雙眼轉了一下,略帶試探的說道:“韓國是天下各國之中最弱小的國家,以師兄的才能實在有些可惜。”
韓非回道:“沒辦法,那是我的國,也是我的家。”語氣之中雖然透露著無奈,但是臉上去露出了堅定之色,因為他來小圣賢莊求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變法強韓。李斯也聽出了韓非話語種的無奈,有些感嘆的說道:“出生在帝王之家,看來也未必是一件幸運的事情。”
韓非明白李斯話中的意思,現在的韓國可以說是在周圍國家的夾縫之中求生存,被滅亡是遲早的事情,但是自己身為韓國的公子,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做出選擇的。
韓非不想再提關于韓國的事情,對李斯問道:“你呢,有什么打算嗎?”李斯沒有直接回答韓非的問題,而是問道:“師兄是否還記得大師兄辭別之時的贈言?”
韓非點了點頭,回憶道:“你二人同時入門,天賦、才學相仿,性格卻相異,此番離去必定互為對手,仿佛縱橫一般,但我儒家并非縱橫家,你二人若有一方得勝,萬不可傷害另一方的性命。”
李斯點了點頭,繼續說道:“大師兄說我二人就像縱橫一般,既然師兄選擇最弱的韓國,那么李斯也只好去相對強大的秦國屋檐下碰碰運氣了。”
說到縱橫,韓非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樣,對李斯笑道:“縱橫家的‘縱’已經成為了秦王的首席劍術教師,但是‘橫’卻至今沒有音信,說不定會在韓國呢?”李斯點了點頭,對韓非說道:“如果那位真在韓國,那么這場戰斗既是縱橫之間的戰斗,也是你我之間的戰斗,這次李斯必不會讓師兄失望。”
韓非轉過了身子,搖了搖手,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說道:“那到時候就各憑本事了。話說師弟,相比之貧窮的秦,你為什么不去那繁華的唐國或者離國呢?”
李斯搖頭道:“離國內里更多的是依靠宮內的人治理國家,我不是很喜歡那里。至于大唐…師兄覺得我在那邊會有出路?”不覺間李隆基的臉在眼前閃過,韓非無比肯定的道:“師弟若去大唐,必會得重用!”
而李斯則是輕笑一聲道:“若是我出身世家,那么大唐必然是最好的選擇。然而我不過是一屆平民,去了這處處看家世的盛唐,恐怕會被埋沒呀。而且唐皇昏庸,其內早晚會出大亂子。”李斯十分肯定的對著韓非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