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心通能感知到她的迷茫,疑惑,甚至是懷疑或許這位小師傅年紀輕輕,看上去又苦了些,也只是我們苦人家的孩子,未必懂什么佛法。
錢晨真心實意道“既然它天生有佛形,或許便是一種緣分,不若將它讓給貴人,換的衣食無憂”
老婦人頓時茫然,磕磕絆絆道“佛,佛怎么能賣呢”
“那就讓高僧將它請回去,他們悟性深厚,當能從中領悟佛性,必然會報答施主的”錢晨換了一種說法。
老婦點點頭“是該獻出去,是該獻出去”
她剛想搬著石頭出門,卻又忍不住回頭道“那,若是有病人摸摸它,會好嗎”
錢晨憑著自己的本心,再道“若是有病人,應該看大夫才是。若是體虛受寒,這石頭倒是可以擋擋風。過了冬天,一切都會好起來的。”
老婦人心中傳來的失望,疑惑,乃至于質疑更多。
錢晨卻不以為意,這茫茫懷荒鎮中,她已經是心底善念最為純粹,佛性最為通融的人了,莫看這是一座佛城,佛門大興,實則城中的和尚心底遠沒有這老婦干凈。
他只是在悲哀
因為他知道了老婦向他所求的是什么。
看到老婦吃力的準備搬著石頭離去,錢晨卻叫住了她,道“昔日施主施舍之恩,小僧便與施主所一段佛法來報吧”
老婦人恭恭敬敬的放下石頭,只聽錢晨道“我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”
然后言說因果報應,善惡之道。
言說她修持善念,縱然有無邊悲苦,但如此艱難之中依然樂善好施,來世必有福報。
便是早夭孩童,殺生造業的兒子,難產而死的婦人,也能因為她的善舉而得以轉世成人,得享太平喜樂
老婦人聽了心中由衷喜悅,虔誠的朝著那塊石頭,朝著錢晨叩拜道“我就知道小師傅乃是得道的高僧,此佛亦是佛祖慈悲,感我家孤苦,彰顯法跡救我孫女”
錢晨微微點頭。
卻是他已經明白,老婦求的是什么了。
若是不以神通救之,不已各種手段扭曲他人的意愿。佛法,不過只是能寬慰其心,緩解痛苦罷了
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
一切心皆有所依,一切相皆來源于相,人出生蒙昧,若是不看見其他人,如何知道我是人故而有人相,實乃修行第一相。
但若心無依,若心無相,便是空
世間的人性,并非無源,而是源自于他人,見他人相而生我相,見他人的人性而生我性,故而有人相。
自我也需要依存于他人,若是無他人,便落在空處,若是不能悟空,便會有所索求。
人性某種程度上源自對于他人的依存,我心依存于他心。
故而人性獨處的時候能夠平靜,但和他人困于一個狹小的空間時,卻忍不住向他人索取,填補心中的虛無。
有老婦而來,背負大石,她并非需要錢晨所救,而是向錢晨所求。
所求的,便是錢晨告訴她的那些東西。
剛剛即便是老婦這般善良的人,心中亦有種種質疑和癡念,原因便是佛門所說為人的八種苦求不得
求不得,并非一心癡念,而是人相本身的空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