亭舍里。
青溪亭長不止叫來女兒,還把鄉間三老一同叫進亭舍詳談。
畢竟縣卒丟糧是件大事兒,縣尉大人要想著怎么奪回失糧。他們則要想著怎么抱拳亭間百姓,不受刀兵之災的牽連。
“你的意思是縣里有人在通敵?”
這時青溪亭長聽完女兒的分析,臉色驚訝的叫出一聲。
青溪亭長叫作徐廣利,父親在高祖時期立過戰功,繼承了不更的爵位。
大漢立國初期,剛承秦制,爵位價值還算挺高。
可隨著對大批有功將士的獎賞,爵位含金量逐漸下降,最后差不多已經成為一個名譽稱號。
無論是新帝繼位、天降祥瑞、只要有大喜之事發生,國家都會以普天同慶的名義,給全民百姓晉爵一級。
迄今的武帝時期,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三四次,導致一個“全民有爵”的現象發生。
基本上大漢每個青壯年頭頂上都會一個簪裊,不更的爵位。活得夠長的老頭家,甚至光憑年齡都能熬到“大夫爵位”。
以前那種有爵便有官、有爵就有地的時代一去不復返。爵位市民中已經成為身份的象征,不再像大秦時人們對爵位那么狂熱。
不過這種贈爵只限于“大夫”以下的低級爵位,高于大夫的爵位,便不在朝廷贈爵的范圍之內。
這種舉措很可能是朝廷有意為之,故意降低爵位的含金量。
把爵位和官位、田地的捆綁分開,逐漸降低朝廷對爵位所承擔的消耗。
此外“舉孝廉”、“執金吾”的新制度也正在發酵,世家的力量開始躍上臺面。
可以說,這次大漢西征就是全民對于爵位的最后一次狂熱,也是大漢男兒馬上取功名,在武帝朝改變人生的最佳機遇!
這戰過之后武帝將會販賣爵位補充國庫,隨后將二十等爵徹底變成一個“榮譽稱號”。這也是為什么西漢過后,二十等爵便不復存在的原因。
因為不再具有意義的制度,自然就不會再被后來的王朝所采用。
而青溪亭長算是一位幸運兒……在老父那繼承不更爵位以后,又逢幾次贈爵,一路升為大夫爵位,成為青溪亭里爵位最高的一個人物。
再加上他在年少時有和發家學子學過刑律、文字、于是便順理成章的成為青溪亭長。
只可惜,徐廣利一輩子只剩下一個女兒,名字叫作徐花娘。
雖然,沒有男兒可以繼承他熬來的爵位。
但是這個女兒卻極為聰慧、果敢、聰慧到在年幼上山砍柴被一名醫家學子收作學生。
縱然學習的時間不長,只有短短半個余,但卻已經習得一手不俗的醫術。
十里八鄉的許多百姓生病,都會前來青溪亭找“花娘”看病。
平日只需要上山采藥,替人看病,便能賺到不少銀錢,讓徐廣利家有余糧,受人敬重。
無形當中還給他當任青溪亭長的官職帶來不少加成,就連鄉間三老都要賣他面子。
老人家最怕死,也最敬重醫者。
徐花娘縱然只是一個女人,卻有一手受人敬重的好醫術。
于是她現在才能坐在亭舍里和三老、父親席地而坐、侃侃而談。
三言兩句之間,就透過零散的信息,還原出現在居庸縣的亂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