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地就建在國道邊,羅書記去地區開會時從車里看過無數次,說是毫無進展都不為過,可怎么突然就略有贏利了?
“德銘,你沒吹吧?”
“書記,我吹什么喲。前兩天小賈拖著我去了趟基地,匯報了一些工作上的打算,讓我有點擔心啊。”
盧副縣長把前幾天的事原原本本匯報了一遍,羅書記這才恍然大悟,合著自己是外行看熱鬧,忽略了存放在石市鄉政府里準備出售的花木。
這是好事,證明小賈同志能獨擋一面,而且工作作風很踏實,就是經驗還稍差一些。欣慰的羅書記沉吟片刻,笑問道:“你想調整人事?”
那是不可能的,劉冬生是常務的人,怎么可能隨便調整?
盧副縣長笑了笑,表揚道:“那倒不必,小賈當天晚上就把近五年的縣委、政府重要文件全搬到他那去了,我估計有兩三個晚上就能補上這一課。”
五年的文件堆起來起碼幾米高,檔案局那幫人都要找半天,羅書記和余主任都笑了起來,打趣道:“你就吹吧,曉得五年的文件有幾多不?”
“一張軟盤的事,那小子用起電腦來,比小鐘還溜咧。要找什么文件,小鐘還要一個個翻,他隨便敲幾下,跟人財物有關的就全部出來了。”
那還差不多,年輕人嘛,學東西都快。
“書記,這次是走運,幸好小賈穩當,先向我匯報,要不然誤大事了。”
饒是盧副縣長說得委婉,敏感的羅書記也微皺眉頭卻沒接這話頭,反而問起基地資金周轉的問題。以前覺得花木基地不過是樣子貨,現在能實現微利,那就是可以寫在報告里的亮點工作咧。
盧副縣長來找書記,除了給對手下點眼藥外,主要還是為了這事。看似賈棟材說服一批干部入股湊了七八萬,但以那小子的靈活,估計相當一部分是賬面上的,起碼政府這邊的領導肯定都是沒掏一分錢。
“比較麻煩,剛才吃飯時,小賈費盡口舌,對方也只同意付70%,剩下30%等他們銷售出去了再付。等老表的積極性起來了,我估計他湊來的那十幾萬會很快花完。”
也就是說,基地賺的只是賬面上的微利?
怎么是微利?這是凈利30%以上!
盧副縣長詳細給書記算了一筆賬,比如一千塊錢從老表那收過來,加價500到800賣出去……只不過拖欠尾款的事成了快則三個月慢則半年。換句話說,在盧副縣長嘴里,只要基地能撐得過半年,整個形勢就活了。待兩人心里一喜時,盧副縣長卻話鋒一轉,小聲道:“書記,這事我們心里得有數,可能最終拿到手只有15%左右。”
羅書記點了點頭,紀委張書記向他匯報過這事,知曉此事的幾位領導也默許了。這種轉手生意,能賺15%已經相當不錯,只要基地不虧損,就能維持下去,起碼農民的收入將大幅度提高,那就是實打實的政績咧!
“什么時候可以形成規模?”
“小賈是說年底,但我估計夠嗆,尤其是他還想搞種苗中心。”
羅書記剛舒開的眉頭又皺了起來,不悅道:“搞基地都資金緊張,他還好高騖遠?”
什么叫好高騖遠,目標不遠大,能做得成大事?搞工作嘛,尤其是開拓性的工作,誰不是先干了再說?